[发明专利]一种星载下视探冰合成孔径雷达传输路径计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45082.4 | 申请日: | 2021-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805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刘敏;肖鹏;刘露;王成;眭晓虹;陈亮;袁春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7/02 | 分类号: | G01S7/02;G01S13/90 |
代理公司: | 北京格允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9 | 代理人: | 张莉瑜 |
地址: | 10009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星载下视探冰 合成孔径雷达 传输 路径 计算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雷达探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星载下视探冰合成孔径雷达传输路径计算方法,包括:获取地球模型参数、星载下视探冰合成孔径雷达的系统参数及回波仿真参数;回波仿真参数包括方位时刻序列,以及转动地心坐标系下的天线位置序列和冰内目标位置;在南极、北极或其他被冰覆盖的待探测区域,以地球表面之上为空气介质、地球表面之下为冰介质,对于每一个方位时刻,求解相应传输路径在冰介质中对应的地心角,进而分别确定传输路径在空气介质和冰介质中的长度;传输路径连接对应的天线位置与冰内目标位置,且位于发射天线波束范围之内。本发明能够更为准确地确定传输路径,为雷达成像、回波仿真等提供技术支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雷达探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星载下视探冰合成孔径雷达传输路径计算方法、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上世纪以来,由于全球变暖等因素,南北极冰盖加剧融化,直接导致了全球海平面上升,给人类生存带来巨大威胁。为全面了解极地地区和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世界各国开始对极地进行科学考察。
20世纪60年代,冰雷达系统被用于南极冰盖的探测中。经过近60年的发展,现在的冰雷达在冰盖探测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冰雷达主要有机载和车载两种。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是一种搭载在卫星平台、工作在微波波段的主动遥感系统。星载SAR不受日照、天气、地理等因素限制,可实现全天时、全天候的对地观测。利用星载下视探冰合成孔径雷达有望对极地冰川等场景进行更为深入的观测及研究。
区别于探测常规的地面目标,探测冰内目标时,雷达发出的电磁波需穿入冰层内部,由于冰介质与空气介质的介电常数不同,电磁波在冰面处发生偏折,利用常规的卫星空间位置和目标空间位置相减的方式确定冰雷达传输路径,将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冰雷达传输路径求解不准确导致雷达探测结果准确性较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星载下视探冰合成孔径雷达传输路径计算方法,包括:
获取地球模型参数、星载下视探冰合成孔径雷达的系统参数及回波仿真参数;所述回波仿真参数包括方位时刻序列,以及转动地心坐标系下的天线位置序列和冰内目标位置;
在待探测区域,以地球表面之上为空气介质、地球表面之下为冰介质,对于每一个方位时刻,求解相应传输路径在冰介质中对应的地心角,进而分别确定传输路径在空气介质和冰介质中的长度;所述传输路径连接对应的天线位置与冰内目标位置,且位于发射天线波束范围之内。
可选地,对于一个方位时刻,求解相应传输路径在冰介质中对应的地心角α2,包括:
计算天线S到地心O、冰内目标P2到地心O和天线S到冰内目标P2的距离,并算出天线S和冰内目标P2对应的地心角α;
基于地球模型参数和相应的天线位置,计算天线S的星下点的本地半径RL;
设传输路径经过冰面入射点P1,且冰面入射点P1至地心O的距离与天线S的星下点的本地半径RL相等,分别计算在冰面入射点P1处冰面入射角θi1的正弦sinθi1和冰内目标P2的入射角θi2的正弦sinθi2的表达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450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