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秸秆炭化还田土壤改良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40340.X | 申请日: | 2021-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913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孝良;马万征;王泓;汪建飞;肖新;谢越;马忠友;吴中原;周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B79/00 | 分类号: | A01B79/00;A01B79/02;A01B7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15 | 代理人: | 沈根水 |
地址: | 2331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秸秆 炭化 还田 土壤改良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秸秆炭化还田土壤改良方法,包括所述方法通过使用该装置将炭化后的秸秆反导入田地土壤中,且采用等间距置入炭化秸秆的方式还田;所述装置的主要壳体结构为车体,所述车体的一端底部外表面安装有前轮;后轮,贯穿所述车体的一端底表面,所述后轮固定设置在支撑柱的两端。该秸秆炭化还田土壤改良方法,通过前轮和后轮带动整体移动过程中,与两者同水平线的贴地轮会通过摩擦力持续旋转,而此时则会带动挤压块不断旋转,并通过地面的挤压,让挤压块能够缩回到贴地轮的内部露出挖块进行挖坑,同时将秸秆炭置入土壤坑洞内,从而达到通过贴地轮的旋转自动等间距挖坑填料的效果,该土壤改良方法更加方便快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秸秆炭化还田土壤改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秸秆炭化还田土壤改良方法。
背景技术
秸秆炭化是将秸秆经烘干或晒干、粉碎,然后在制炭设备中,经干燥、干馏、冷却等工序,将松散的秸秆制成木炭的过程,秸秆炭的制作很好的利用了秸秆中的能量,能够重新置入土壤内,通过自身秸秆炭的营养置入土壤能够成为很好的改良剂,能够有效的改善土壤的肥沃度,此时则需要使用到各种方法将其置入土壤,而普遍的方法却具有一些缺点:
其一,普遍的方法都是采用人工手动挖坑置入,非常不方便,较为麻烦,且置入距离不易把控,从而容易造成改良地不均匀等问题;
其二,在使用过程中,不方便将水进行自动导入,从而让秸秆炭能够充分在水的作用下与土壤混合,提高改良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秸秆炭化还田土壤改良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具备有自动化挖坑置入的功能,同时置入距离不方便掌控;不具备有自动引水导入功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秸秆炭化还田土壤改良方法,包括:
所述方法通过使用该装置将炭化后的秸秆反导入田地土壤中,且采用等间距置入炭化秸秆的方式还田;
所述装置的主要壳体结构为车体,所述车体的一端底部外表面安装有前轮;
后轮,贯穿所述车体的一端底表面,所述后轮固定设置在支撑柱的两端,所述支撑柱安装在车体的内部;
手轮,贯穿所述车体的顶表面,所述车体的顶表面开设有蓄水槽;
蓄料槽,开设在所述车体的顶端内部。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柱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圆盘块,所述圆盘块通过支撑柱与车体构成转动结构,所述圆盘块的呈椭圆状,所述圆盘块的顶表面与顶块的下表面相贴合,所述顶块与车体构成滑动结构,所述顶块的顶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柱在被带动旋转时,支撑柱能够带动圆盘块进行旋转,而圆盘块为椭圆状,使得圆盘块能够在旋转时不断击打顶块,使得顶块进行间断性的推动向上,并对固定连接的固定杆产生间断性的推动力。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杆的顶表面与方形块的下表面相贴合,所述方形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固定设置在车体的内部,所述方形块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阻隔块,所述阻隔块贯穿蓄水槽的内表面,所述方形块通过复位弹簧与车体构成弹性结构,所述车体分别与固定杆、方形块和阻隔块构成滑动结构,所述蓄水槽的底表面固定连接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开设在车体的底表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杆在被推动时,固定杆能够推动方形块向上,使得方形块拉伸复位弹簧,使得复位弹簧被拉伸进行充能,从而让方形块带动阻隔块上升不再对蓄水槽进行阻隔,使得蓄水槽能够通过蓄水槽流入到出水口,再从出水口流出。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手轮的底表面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的外表面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中心轴点被螺杆所贯穿,所述螺杆和传动齿轮均与从动齿轮为啮合连接,所述从动齿轮的半径小于传动齿轮的半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科技学院,未经安徽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403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