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干扰稳定性强的DO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39144.0 | 申请日: | 202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247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武治国;沈欢;潘凌;游政园;周海涛;徐锦锋;周勇;张春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新烽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18 | 分类号: | G01N33/18;B08B5/02 |
代理公司: | 武汉中知诚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71 | 代理人: | 施志勇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干扰 稳定性 do 传感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干扰稳定性强的DO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本体、传输线和传感头,所述传感头通过传输线与传感器本体连接,所述传输线上固定套设有支撑调节橡胶套管,所述传感头上固定套设有防护套管,所述防护套管与支撑调节橡胶套管固定连接,该抗干扰稳定性强的DO传感器设计合理,传输线外固定套设了供气把手套管和支撑调节橡胶套管,在使用时,供气把手套管为支撑调节橡胶套管内的各个分支气通道提供空气,从而能够使传输线逐渐变直,并且能够根据需要调节传输线的形状,使传感头能够更加方便和稳定的伸向待检测水体的各处,提高使用的便捷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传感器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干扰稳定性强的DO传感器。
背景技术
DO传感器是一种用于测量氧气在水中的溶解量的传感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将传感头伸入到水体中,使用者站在陆地上检测时,靠近边缘处的水体受陆地影响与整体水体的溶氧量会有差异,需要将传感头伸向更远处,由于传输线是软的,因此会造成使用不便,使用支撑杆也会造成操作不便和效率降低,而乘船进入水体,会使水体的溶氧量增加,并且费时费力,检测成本增加,取水样同样会造成溶氧量的改变,但是,现有的DO传感器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抗干扰稳定性强的DO传感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干扰稳定性强的DO传感器,该抗干扰稳定性强的DO传感器设计合理,传输线外固定套设了供气把手套管和支撑调节橡胶套管,在使用时,供气把手套管为支撑调节橡胶套管内的各个分支气通道提供空气,从而能够使传输线逐渐变直,并且能够根据需要调节传输线的形状,使传感头能够更加方便和稳定的伸向待检测水体的各处,提高使用的便捷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抗干扰稳定性强的DO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本体、传输线和传感头,所述传感头通过传输线与传感器本体连接,所述传输线上固定套设有支撑调节橡胶套管,所述传感头上固定套设有防护套管,所述防护套管与支撑调节橡胶套管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调节橡胶套管上固定套设有供气把手套管,所述支撑调节橡胶套管与防护套管连接的一端固定套设有鹅颈管,所述支撑调节橡胶套管和防护套管内均开设有若干个分支气通道,所述供气把手套管内开设有环形安装腔和若干个圆柱形推气腔,所述环形安装腔一侧的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环形安装腔内活动安装有环形活动座,所述环形活动座的一侧与圆柱形推气腔对应的位置处固定安装有活塞杆,所述圆柱形推气腔内活动安装有活塞,所述圆柱形推气腔与环形安装腔之间开设有通孔,所述活塞杆的一端穿过通孔与活塞固定连接,所述圆柱形推气腔与分支气通道数量相同并且一一对应,所述圆柱形推气腔与分支气通道之间固定镶嵌有出气单向阀门,所述供气把手套管上与圆柱形推气腔对应的位置处固定镶嵌有进气单向阀门,所述进气单向阀门与圆柱形推气腔连通,所述防护套管的一端活动套设有环形清理座,所述环形清理座的一侧与圆柱形推气腔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环形供气槽,所述环形清理座的内边侧开设有若干个倾斜出气孔,所述倾斜出气孔与环形供气槽连通,所述防护套管的分支气通道内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释放管,所述释放管上安装有电动阀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圆柱形推气腔与环形安装腔之间开设有连通孔。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供气把手套管上开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与环形安装腔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环形清理座的内边侧固定安装有转动滑环,所述防护套管上与转动滑环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环形滑槽,所述转动滑环与环形滑槽之间活动镶嵌有若干个滚珠。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电动推杆的数量为2个,所述分支气通道、圆柱形推气腔和活塞杆的数量均为8个。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传感器本体与电动阀门和电动推杆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新烽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新烽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391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