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体化可推进式电极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38248.X | 申请日: | 2021-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691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徐苏芮;汪鑫年;李志玲;詹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B5/293 | 分类号: | A61B5/293;A61B5/31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诚辉律师事务所 11430 | 代理人: | 朱伟军;耿慧敏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推进 电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体化新型可推进式电极,包括微型连接元件和电极驱动器;微型连接元件为空心圆柱体,空心圆柱体侧壁上开设有缺口,空心圆柱体轴向设有多个通孔,部分通孔内设有引脚和地线引脚;剩余通孔为支撑孔;所述电极驱动器螺丝支撑柱、支架上板、支架下板、下板固定环;支架上板、支架下板的结构相同,支架上板为边缘有豁口的圆柱体,圆柱体上设有铁柱孔、螺丝孔和硅管孔;螺丝支撑柱在空心圆柱体内壁上轴向固定;支架上板固定在空心圆柱体内的上部,支架上板上的豁口与螺丝支撑柱吻合。本发明提出一种一体化新型可推进式电极,缩小电极体积,简化电极制作方法,使立体定位埋置电极更加精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神经电生理实验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一体化新型可推进式电极。
背景技术
在清醒动物的认知活动过程中,大脑各相关脑区神经元的活动规律,以及相关脑区间神经元活动的相互作用关系,是近年来神经科学前沿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多通道载体记录技术作为神经元活动的检测方法,也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作为神经生理的主要技术手段,电极的制作对硬件要求高,操作步骤较复杂。包括四电极制作,电机驱动器制作,电极帽的装配,电极镀金等步骤。其中电极驱动的制作影响着电极植入脑区的精确度。传统电极制作通过组装PCB板、螺丝和方形铜柱等作为电极驱动装置,在制作过程中先后将铜柱和螺丝依次穿入PCB板上相应的孔,调整位置后,在铜柱和PCB板各个接触点涂上环氧树脂,并用热风枪加热涂有环氧树脂的位置,以促进环氧树脂硬化。由于要使电极精确植入到小鼠脑区,因此要求组装的各PCB板相对平行。并且最上面的板子要紧紧的抵住螺丝的头部,以免电极丝上下晃动。但是零散的板子组装起来的支架板子之间常常不平行,使得螺丝和电极丝因孔的位置对不齐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倾斜。使用热风枪加热胶水过程中的风力也可能会把板子吹歪,而且可能会将环氧树脂吹到螺丝上面的,导致螺丝粘在PCB板子上,无法步进。
另外,现用的可推进电极的尺寸长为13.1mm左右,宽为10mm,高为8mm。对于小实验动物来说,过大的体积会影响其状态,从而是使验结果不准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一体化新型可推进式电极,缩小电极体积,简化电极制作方法,使立体定位埋置电极更加精准。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体化新型可推进式电极,其特殊之处在于:
包括微型连接元件和电极驱动器;
所述微型连接元件为空心圆柱体,空心圆柱体侧壁上开设有缺口,空心圆柱体轴向设有多个通孔,部分通孔内设有引脚和地线引脚;剩余通孔为支撑孔;
所述电极驱动器包括螺丝支撑柱、支架上板、支架下板、下板固定环;
支架上板、支架下板的结构相同,支架上板为边缘有豁口的圆柱体,圆柱体上设有铁柱孔、螺丝孔和硅管孔;
螺丝支撑柱在空心圆柱体内壁上轴向固定,二者为一体化结构;支架上板固定在空心圆柱体内的上部,支架上板上的豁口与螺丝支撑柱吻合;
下板固定环固设在空心圆柱体内壁的下部,下板固定环与空心圆柱体同轴设置;下板固定环的底面与空心圆柱体底面之间存在间隙;支架下板固定在空心圆柱体的下部,下板固定环对支架下板起到限位作用,支架下板上的豁口与螺丝支撑柱吻合。
优选的,所述引脚的数量为三十二个,地线引脚为四个。
优选的,在微型连接元件上,空心圆柱体上缺口两侧分别有两个通孔,该通孔为支撑孔。
优选的,四个地线引脚分为两组,两组地线引脚分别位于空心圆柱体上的缺口两侧。
优选的,所述支架下板的底面与空心圆柱体底面位于同一平面。
优选的,所述支架上板的上表面与空心圆柱体顶面位于同一平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382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