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质联用测定血浆中奥硝唑浓度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38151.9 | 申请日: | 202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973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孟鑫;唐丹丹;杨亚楠;孙珍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万邦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G01N30/72;G01N30/86 |
代理公司: | 合肥律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7 | 代理人: | 殷娟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创***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用 测定 血浆 硝唑 浓度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质联用测定血浆中奥硝唑浓度的方法,以EDTA‑K2为抗凝剂,以奥硝唑‑d5为内标;在96孔板的孔中加入50μL待测血浆样品;然后加入50μL浓度为1.000μg/mL的内标奥硝唑‑d5工作溶液;混匀后每一个样品孔中加入300μL甲醇,封板,混匀,离心;取离心后上清液50μL至另一96孔收集板中,每一个样品孔中加入200μL 50%甲醇,封板,混匀,离心,得测试样品;取1μL测试样品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中,检测测试样品中的奥硝唑和内标奥硝唑‑d5的色谱峰,并据此计算待测血浆样品中的奥硝唑浓度;本发明的LC‑MS/MS检测方法,以奥硝唑‑d5为内标,加入沉淀剂进行蛋白沉淀,取上清液加稀释剂,预处理后,经色谱柱分离,用质谱检测器检测,获得人血浆中奥硝唑浓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和涉及一种液质联用测定血浆中奥硝 唑浓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奥硝唑(Ornidazole,ORZ)又名α氯甲基-2-甲基-5-硝基咪唑-1-乙醇,为口 服的抗厌氧菌和抗原虫药,疗效好、毒副作用低,对毛滴虫、阿米巴原虫、贾第 虫、厌氧菌感染有良好疗效,优于甲硝唑,略优于替硝唑。临床上多用于厌氧菌 或原虫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主要用于预防术后厌氧菌感染,治疗敏感厌氧菌引起 的感染,如败血症、脑膜炎、腹膜炎、术后伤口感染、产后脓毒症、脓毒性流产 和子宫内膜炎。口服该药2小时内血药浓度达峰值,消除半衰期约为14小时, 血浆蛋白结合率小于15%。广泛分布于人体组织和体液中,包括脑脊髓液。奥 硝唑在肝中代谢,在尿中主要以轭合物和代谢物排谢,少量在粪便中排泄。已报 道单剂量口服于5天中消除量为85%,尿中63%,粪便中22%。胆汁排泄在奥 硝唑及其代谢物的消除中约占4.1%。
目前现有技术检测人血浆中的奥硝唑的分析方法不多,多采用非同位素内 标,无法保证待测物与内标洗脱方式的一致性。为满足临床生物样品分析的需求, 需开发更简单、可靠、省时的人血浆中奥硝唑浓度测定的方法,本专利建立了检 测血浆奥硝唑浓度的高效液相质谱法,专属性高、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特别适 合大批量样品的自动化检测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质联用测定血浆中奥硝唑浓度的方法,以奥硝 唑-d5为内标,加入沉淀剂进行蛋白沉淀,取上清液加稀释剂,预处理后,经色 谱柱分离,用质谱检测器检测,获得人血浆中奥硝唑浓度,本方法获得的血浆标 准曲线线性范围为50.000ng/mL~20000.000ng/mL,批内和批间精密度CV%均 小于±15%。
本发明技术方案一种液质联用测定血浆中奥硝唑浓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
(1)待测血浆样品预处理:
在室温黄光条件下,以EDTA-K2为抗凝剂,以奥硝唑-d5为内标;在96孔 板的孔中加入50μL待测血浆样品;然后加入50μL浓度为1.000μg/mL的内标奥 硝唑-d5工作溶液;混匀后每一个样品孔中加入300μL甲醇,封板,混匀10min, 样品在4℃,2623g离心10min;
取离心后上清液50μL至另一96孔收集板中,每一个样品孔中加入200μL 50%甲醇,封板,混匀;样品在4℃,2623g离心10min,得测试样品;
(2)试样测定:
在室温黄光条件下,取1μL测试样品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中,检 测测试样品中的奥硝唑和内标奥硝唑-d5的色谱峰,并据此计算待测血浆样品中 的奥硝唑浓度;采用内标法,以奥硝唑和内标奥硝唑-d5的峰面积比值带入标准 曲线方程计算待测血浆样品中的奥硝唑的浓度。
优选地,所述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的液相色谱条件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万邦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万邦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381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