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决策树模型的打包方法及相关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33826.0 | 申请日: | 202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376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杨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8/41 | 分类号: | G06F8/41;G06F8/61;G06K9/62;G06N20/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陈燕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决策树 模型 打包 方法 相关 设备 | ||
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人工智能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决策树模型的打包方法及相关设备,包括:接收携带编译目标的标识的打包指令;拷贝工程文件中的编译目标,得到待打包目标;获取工程文件的名称和工程文件中编译目标的名称,调用决策树模型根据工程文件的名称和编译目标的名称确定待打包目标的名称,并将名称作为待打包目标的文件名称;获取编译目标的第一配置文件以及第一配置文件的配置方式,根据第一配置文件以及配置方式确定待打包目标配置后的第二配置文件;根据配置后的第二配置文件对待打包目标进行编译,得到名称为参考名称的打包文件。采用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提高打包效率,适用性强。本申请涉及区块链技术,上述文件可存储于区块链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决策树模型的打包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终端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输入输出系统(Input Output System,iOS)开发的应用程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方便。在iOS端的应用或者功能对应的工程开发完成之后,均需要打包,即封装成软件开发工具包(SoftwareDevelopment Kit,SDK),从而可以发布该应用或功能。
目前,iOS端的工程常规打包方式大致分为两种,第一种是通过Cocoapods命令打包,所谓Cocoapods是一种为iOS系统的工程提供依赖管理的第三方依赖库的管理工具,通过Cocoapods工具可以将每个组件或者一类组件作为一个“pod”,每个“pod”会新建一个示例(Example)工程,并通过“pod package”的打包指令,以该Example工程为基础进行打包产生SDK。第二种是以framework(框架)的形式打包,所谓Framework,是一种由公共代码封装的共享库,这种打包方式在工程新建时就是Framework或者静态库(Static Library)。对于第一种方式,由于Cocoapods的原理是将所有的依赖库(引用的第三方库/函数等)都放到“pod”中,并让主工程依赖该pod工程,因此采用这种方式会因为各子模块依赖库版本和引用关系混乱而报错,并且这种方法的打包时间较长,可能会影响功能模块的提测与验证。对于第二种方式,对于源工程不是Framework或Static Library这种形式的工程无法进行打包,适应性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决策树模型的打包方法及相关设备,一方面,通过对预设工程文件中拷贝参考编译目标得到的待打包目标进行配置和打包,动态创建了编译目标,避免了通过工程文件直接打包所引发的依赖关系复杂,难以处理的问题,也不限定预设工程文件的形式。另一方面,通过决策树模型确定名称,无需人为修改文件名称,能够适用于批量打包的场景,提高批量打包的效率。又一方面,根据参考编译目标的配置方式对待打包目标的配置文件进行配置并打包,通过打包脚本对待打包目标进行配置和打包,整个打包的过程中不会有额外的代码提交记录,减少打包的时间,提升打包的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决策树模型的打包方法,包括:
接收打包指令,上述打包指令携带参考编译目标的标识;
响应于上述打包指令,拷贝预设工程文件中的上述参考编译目标,得到待打包目标,上述预设工程文件中包括至少一个编译目标;
获取上述预设工程文件的名称和上述至少一个编译目标中各个编译目标的名称,调用预设的决策树模型根据上述预设工程文件的名称和上述各个编译目标的名称确定上述待打包目标的参考名称,并将上述参考名称作为上述待打包目标的文件名称;
获取上述参考编译目标对应的第一配置文件以及上述第一配置文件对应的配置方式,根据上述第一配置文件确定上述待打包目标对应的第二配置文件,并根据上述配置方式对上述第二配置文件进行配置;
根据配置后的第二配置文件对上述待打包目标进行编译,得到名称为上述参考名称的打包文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338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