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凤凰单丛茶老茶树的复壮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28650.X | 申请日: | 2021-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75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刘东明;郑道序;韦智获;吴启松;钟国华;林静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汕头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广东省林业区域性试验汕头中心;汕头市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华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13/00;A01G24/10;A01G24/25;A01G24/22;A01G24/20;A01B79/02;A01N65/26;A01N53/08;A01P7/04;C05G3/80 |
代理公司: | 西安研创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9 | 代理人: | 张红哲 |
地址: | 51065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凤凰 单丛茶老 茶树 复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凤凰单丛茶老茶树的复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使用5%氯氰菊酯、苦楝果浸出液配制病虫害防治药剂;S2:每年4月上旬至12月上旬,在老茶树基部和枝干查找木屑与虫粪排出物,并将木屑与虫粪排出物清理干净,找到虫孔;S3:在每次找到虫孔之后,将病虫害防治药剂注入虫孔内;S4:每年11月至12月,在老茶树树冠滴水线内施放复壮基质;所述复壮基质包括复合肥、发酵有机肥和植物纤维,所述复合肥、发酵有机肥和植物纤维的质量比为0.1~0.5:8~12:1。本发明中的复壮方法不仅能够对病虫害进行防治,还能够促进老茶树复壮,使其重新焕发生命活力,取材方便、技术简单、易于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凤凰单丛茶老茶树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凤凰单丛茶老茶树的复壮方法。
背景技术
凤凰单丛茶是青茶品种之一,归于乌龙茶类,属于半发酵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凤凰单丛茶有900多年的栽培历史。凤凰单丛茶的主产区为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种植区主要位于海拔500-1300m之间。凤凰单丛茶为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凤凰单丛茶生产历史悠久。老茶树树高普遍在三至四米以上,有的高达七、八米,采茶时需登高凳或爬到树上采摘。一株老茶树年产值2~1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凤凰山的乌岽山1996-1998年枯死老茶树60多株,现存的老茶树,长势也普遍衰退。预计未来二十年内,百年老茶树死亡率将超过50%,死亡趋势明显,现象越来越严重。
老茶树多为枝干老朽、树体衰弱,抗性较差。凤凰单丛茶老茶树衰弱主要与病虫害危害、缺乏必需营养元素、土壤普遍板结有关。复壮主要从防治病虫害,补充营养元素,促进长根,疏松板结的土壤,增强抵抗力考虑。危害老茶树的害虫中以钻蛀性害虫茶树天牛、茶枝镰蛾幼虫危害最大。
凤凰单丛茶老茶树主要分布于潮州凤凰山,山体相对陡峭,茶树多数超过百年,如果疏于管理易出现树势衰弱,又由于降雨的作用易导致茎干基部根部外露,有利于茶树天牛危害,茶树天牛以幼虫危害,幼虫孵化后从树干基部开始向上、向下危害,轻则树体衰弱,严重时导致整株死亡,其排泄孔多位于老茶树基部接近土表或土表以下,危害比较隐蔽不易被发现,危害期为3月下旬至12月上旬,蛀道长25厘米以上,最长达50厘米。茶枝镰蛾幼虫每年4月至12月下旬危害茶树枝条,危害蛀道长可达100厘米,导致枝枯叶落。茶树天牛和茶枝镰蛾幼虫的蛀道长、虫道狭小、弯曲,采用普通施药方法,药液不容易到达茶天牛、茶枝镰蛾幼虫危害处,防治效果不理想。此外,由于茶叶是食品,对农药残留要求高,不宜使用内吸杀虫剂,经常喷药易导致茶叶农药残留,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以及杀伤天敌。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凤凰单丛茶老茶树的复壮方法,不仅能够对病虫害进行防治,还能够促进老茶树复壮,使其重新焕发生命活力,取材方便、技术简单、易于推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凤凰单丛茶老茶树的复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配制病虫害防治药剂;
S2:每年4月上旬至12月上旬,在老茶树基部和枝干查找木屑与虫粪排出物,并将木屑与虫粪排出物清理干净,找到虫孔,并将虫孔周围清理干净;
S3:在每次找到虫孔之后,将步骤S1中配制的病虫害防治药剂注入虫孔内;
S4:每年11月至12月,在老茶树树冠滴水线内施放复壮基质。
进一步的,步骤S1的具体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S101:采摘成熟苦楝果,干燥后保存待用;
S102:将干燥的苦楝果粉碎,使用80目筛子过筛得到苦楝果细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汕头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广东省林业区域性试验汕头中心、汕头市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华南农业大学,未经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汕头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广东省林业区域性试验汕头中心、汕头市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286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