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载显示用防眩光硬化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27623.0 | 申请日: | 2021-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530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恒;朱业建;刘玉磊;韩捷;王巧;徐倩倩;万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乐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14 | 分类号: | G02B1/14;C09D17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 11375 | 代理人: | 何金花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显示 眩光 硬化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薄膜领域,涉及一种车载显示用防眩光硬化膜及其制备方法,其中防眩光硬化膜包括透明支持体、涂布在透明支持体表面的第一涂层及设置于第一涂层表面的第二涂层。第一涂层采用包含聚氨酯丙烯酸树脂、多官能度单体、光引发剂、流平助剂、分散剂、有机溶剂、有机粒子组成的涂布液固化形成,第二涂层采用包含聚氨酯丙烯酸树脂、光引发剂、有机溶剂组成的涂布液固化形成,其中第一涂层的涂层厚度H1为2μm‑10μm,第一涂层的有机粒子粒径为3μm‑15μm,第一涂层的平均粗糙度Ra为0.1μm‑0.5μm,第二涂层的涂层厚度H2满足关系式:0.1≤H2‑Ra≤1μm。本发明提供的防眩光硬化膜抗划伤性能优异,具有防眩光和高精细特性,解决了防眩光硬化膜后加工附着力不佳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护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显示用防眩光硬化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面板和触控面板在使用时,室内荧光灯或太阳光等外部光线入射至显示器件表面时,会产生强烈的眩光,会造成视觉上的不适应感,另外也会由于映入或反射等使显示的识别感降低。因此为了抑制这种情况,一般会在图像显示装置的表面实施防眩光处理。特别随着车载显示屏的普及和显示屏尺寸的增大,结合其应用场景,对于显示效果的要求更高,除了具有传统的防眩光效果,还要求显示画面的清晰性。为防止因外光的反射或影像的映射导致对比度下降、视觉辨认度下降,特别在户外光照情景下,这种能见度降低的现象更加明显。因此,为了采用光学干涉的原理来降低影像的映射或反射率,通常在车载显示屏的外侧设置防反射层。目前高端汽车或新能源汽车的显示屏盖板多为玻璃,为防止发生意外时的玻璃飞溅和防眩增透效果,现在通常在玻璃盖板外侧贴附一层具有高硬度、防眩光高清晰、防反射的功能薄膜。
对此,这种功能薄膜的通常做法是,利用在透明基材依次形成防眩光硬涂层和防反射层的复合膜。防反射层是通过在防眩光硬涂层的表面溅射低折射率层和高折射率层,通过溅镀形成的高/低折射率层的材料通常为SiN、TiO2、Nb2O5、Ta2O5、MgF2、SiO2等无机材料。高分子聚合物和有机粒子形成的防眩光硬涂层和无机成分形成的溅镀防反射层之间存在着附着力差的问题,尤其是长时间户外使用对附着力的要求更高,那么不管是车载显示或屏幕显示长时间使用后存在AR层脱落,显示画面不均匀的问题,防反射效果也会消失。
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防眩光硬化层与后续镀膜加工附着力不好的问题,同时达到防止玻璃飞溅和防眩增透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显示用防眩光硬化膜及其制备方法,所得到的保护膜具有高挺度、低收缩并且耐高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载显示用防眩光硬化膜,包括透明支持体,还包括在透明支持体的一个面上依次涂布第一涂层和第二涂层;
所述第一涂层采用涂布液固化形成,该涂布液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各物质:
其中,所述第一涂层的涂层厚度H1为2μm-10μm,所述第一涂层的平均粗糙度Ra为0.1μm-0.5μm;
所述第二涂层由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制成的涂布液涂布固化形成:
聚氨酯丙烯酸树脂 48-58份
光引发剂 1-8份
有机溶剂 35-50份,
其中,所述第二涂层的涂层厚度H2满足关系式:0.1≤H2-Ra≤1μm。
作为本申请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涂层的有机粒子粒径为3μm-15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乐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未经合肥乐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276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移动式校园安全知识宣传设备
- 下一篇:一种汽车曲轴电刷镀修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