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绵城市用雨水调度及蓄洪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24774.0 | 申请日: | 2021-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327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肖姣君;贺伟涛;尹小琴;尹小香;胡晓轶 | 申请(专利权)人: | 花王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5/10;E03F5/14;E03F5/04 |
代理公司: | 镇江基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6 | 代理人: | 刘兰 |
地址: | 212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绵 城市 雨水 调度 蓄洪 系统 | ||
本明公开了海绵城市用雨水调度及蓄洪系统,包括蓄洪池组,蓄洪池组的最高点低于泥土层设置,蓄洪池组包括两个蓄洪池,两个蓄洪池之间设有进水槽,蓄洪池包括主体和进水板,进水板的上表面设有凹槽,凹槽从下至上依次设有透水布、小碎石层、大碎石层,两个进水口之间通过进水管相连,连接管的两端均设有进水装置,进水装置均位于泥土层的上表面,蓄洪池组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溢流箱,溢流箱与蓄洪池均通过溢流管相连,溢流箱的上段的内壁上均设有若干个出水口,溢流箱的顶部均设有挡雨盖,本发明具有雨水收集、雨水过滤、雨水进化、雨水调度、二次利用等多种功能,使用范围更广,使用更加便捷,增强了海绵城市雨水的处理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绵城市用雨水调度及蓄洪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在市政排水设施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在完成雨洪控制的同时达到雨水利用的目的,工程建设中常常常利用天然湖泊,或者人工设置雨水调蓄池、雨水桶等雨水调蓄设施,存留一部分雨水以供后期回收利用;同时目前已有的雨水调蓄设施的实时调度往往依靠工程设计人员的经验分析实现,缺乏科学可靠的调度运行方法。在这样的背景下,雨水调蓄设施的空间往往在降雨初期就被充满,其调蓄容积很难被充分利用,对城市内涝的缓解作用十分有限,雨水管网的排水能力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此外,初期降雨一般污染物含量高,收储初期降雨径流还将导致储水污染物含量急剧升高。当降雨过程的雨强发展到最大时,此时调蓄设施往往已经蓄满水退出工作,而这是恰恰是内涝发生的关键时期,当降雨量超出排水系统排水能力后,大量的雨水无法进入调蓄设施消纳,就将在地表蓄积导致严重的内涝,调蓄的雨水能够减轻市政雨水排水压力,削减径流洪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海绵城市用雨水调度及蓄洪系统。
海绵城市用雨水调度及蓄洪系统,包括蓄洪池组,所述的蓄洪池组的最高点低于泥土层,蓄洪池组包括两个蓄洪池,两个蓄洪池之间设有进水槽,所述的蓄洪池包括主体和进水板,进水板的上表面设有凹槽,凹槽从下至上依次设有透水布、小碎石层和大碎石层,蓄洪池的内侧壁的下段均设有进水口,所述的两个进水口之间通过进水管相连,进水管的顶端与连接管相连,连接管的两端均设有进水装置,所述的进水装置均位于泥土层的上表面,所述的蓄洪池组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溢流箱,溢流箱与蓄洪池均通过溢流管相连,所述的溢流箱的顶部高于泥土层,所述的溢流箱的上段的内壁上均设有若干个出水口,溢流箱的顶部均设有挡雨盖。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进水装置包括进水筒体,进水筒体的两侧均设有过滤进水板,所述的进水筒体的左、右两侧的底部均设有储杂区。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每个溢流箱上的出水口的数量均为4个。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进水板上设有若干个透水口。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进水过滤板上均设有若干个进水孔。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进水装置的数量为2个。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储杂区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过滤孔。
有益效果:
本发明具有雨水收集、雨水过滤、雨水进化、雨水调度、二次利用等多种功能,使用范围更广,使用更加便捷,增强了海绵城市雨水调度的效果。
本发明结构设计简单,占地面积较小,对于海绵城市来说选址范围更广,同时设置溢流箱,溢流箱内的水可通过多个出水口流出,实现二次利用或调度的目的,减少城市内涝,提高城市应对特大暴雨的能力;
本发明设置有带有过滤功能和储杂功能的过滤区域,提高了雨水的收集效果,可同时对雨水中的垃圾、杂志进行收集,有效的降低雨水的污染。
本发明设置多个出水口,可连接不同的出水管,实现对雨水不同领域的使用,可用于城市各个角落的应急调度,便于抽取。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花王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花王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247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