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沥青基预铺防水卷材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24578.3 | 申请日: | 2021-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938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龚志刚;邓伟;王硕;董慧颖;罗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山凯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2 | 分类号: | B32B27/02;B32B27/30;B32B33/00;B32B27/32;B32B37/06;B32B37/08;B32B38/16;B32B37/24;C08L95/00;C08L53/02;C08L51/0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周敏 |
地址: | 0633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沥青 基预铺 防水 卷材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沥青基预铺防水卷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制备自上向下依次层叠第一沥青防水层、胎基增强层、第二沥青防水层和隔离膜的沥青基预铺防水卷材本体,并使所述的第一沥青防水层和所述的第二沥青防水层固化,然后将所述的第一沥青防水层的表面热熔并覆盖防粘材料,最后经压延得到所述的沥青基预铺防水卷材,所述的防粘材料包括硅酸盐水泥水泥、莫来砂、岩片或陶珠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沥青防水层的表面的熔化厚度小于等于所述的第一沥青防水层的总厚度的20%-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基预铺防水卷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的第一沥青防水层和所述的第二沥青防水层的改性沥青胶料相同,所述的改性沥青胶料包括占所述的改性沥青胶料的总质量的5%-25%的改性剂,所述的改性剂包括SBS改性剂、SIS改性剂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沥青基预铺防水卷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BS改性剂、所述的SIS改性剂和所述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投料质量比为(1.5-4.5):(1-3):1;和/或,所述的SBS改性剂为充油率为25%-35%的星型SBS油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沥青基预铺防水卷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改性沥青胶料的原料还包括占所述的改性沥青胶料的总质量的50%-70%的沥青,占所述的改性沥青胶料的总质量的15%-35%的填料,占所述的改性沥青胶料的总质量的0.1%-2%的抗紫外线剂,占所述的改性沥青胶料的总质量的0.01%-1%的防腐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沥青基预铺防水卷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沥青为90#沥青;和/或,所述的填料为吸油值≤30g/100g的石英粉、重钙、滑石粉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所述的抗紫外线剂为硅酸铝粉、炭黑、氧化锌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所述的防腐剂为间氯苯丙酮、3'-氯苯丙酮、对氯间二甲基苯酚、邻苯基苯酚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基预铺防水卷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改性沥青胶料的制备方法为:
(1)将沥青加热至140℃-160℃;
(2)将步骤(1)得到的预热沥青与SBS改性剂、SIS改性剂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于180-190℃条件下混合并使用胶体磨研磨,控制胶体磨间隙为0.2mm-0.35mm;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与防霉剂、抗紫外线剂和填料于170℃-190℃条件下混合得到所述的改性沥青胶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基预铺防水卷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化采用先水床冷却后风干的方式;和/或,采用火焰喷枪将所述的第一沥青防水层的表面热熔,控制所述的第一沥青防水层表面的熔化厚度为所述的第一沥青防水层的总厚度的20%-30%。
9.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沥青基预铺防水卷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沥青基预铺防水卷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沥青防水层的厚度为0.8-1.2mm;和/或,所述的胎基增强层为厚度1.2-1.5mm的胎基布;和/或,所述的第一沥青防水层的厚度为1.2-2mm;和/或,所述的隔离膜的材质为聚乙烯;和/或,所述的胎基布为抗穿刺强度≥550N的长纤聚酯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山凯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唐山凯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2457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箱进出油口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双极型近红外光敏场效应管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