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废气处理的圆筒状连续运动吸附床分离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24103.4 | 申请日: | 2021-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621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6 |
发明(设计)人: | 刘富强;陈益民;陈正祝;陈雷;徐正好;周培;杭诗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洋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马振华 |
地址: | 211400 江苏省扬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废气 处理 圆筒状 连续 运动 吸附 分离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废气处理的圆筒状连续运动吸附床分离器,包括:VOCs进口管,所述VOCs进口管上安装有颗粒阻隔结构,且VOCs进口管端部安装有废吸附剂排出管,同时废吸附剂排出管设置在设备外壳底部的废气进口端,并且设备外壳的内部均匀安装有多组固体吸附柱,固体吸附柱内部设置有颗粒吸附剂。该圆筒状连续运动吸附床分离器,吸附饱和的颗粒吸附剂在旋转布料卸料器中被排出:布料是平铺过程,由旋转布料器进行完成,卸料则由旋转卸料多孔板进行完成:当旋转卸料多孔板上的孔洞与固体吸附柱对齐时,颗粒吸附剂从固体吸附柱中滑出,由废吸附剂排出管进行排出;此处旋转卸料多孔板的孔径分布和尺寸和固体吸附柱布局完全相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VOCs废气处理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废气处理的圆筒状连续运动吸附床分离器。
背景技术
在VOCs废气或污水处理中,吸附分离是净化过程中主要的分离手段,优缺点如下:优点:具有分离程度高、适应性广、常可再生的优点,价格低廉,原料来源广泛、多样;
其存在的问题是:吸附剂吸附饱和后需要再生,多次再生后则移除在专用设备上做深化再生处理;有的时候,因为进料中杂质浓度很高,就需要不断更新吸附剂,方能达到期望的效果,由于现有的吸附床,更换和移除吸附剂工序多、时间长、有污染环境风险和职业保护的难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废气处理的圆筒状连续运动吸附床分离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用于废气处理的圆筒状连续运动吸附床分离器,包括:
VOCs进口管,所述VOCs进口管上安装有颗粒阻隔结构,且VOCs进口管端部安装有废吸附剂排出管,同时废吸附剂排出管设置在设备外壳底部的废气进口端,并且设备外壳的内部均匀安装有多组固体吸附柱,固体吸附柱内部设置有颗粒吸附剂,设备外壳内部上侧安装有旋转布料器,且设备外壳内部下侧安装有旋转卸料多孔板;
所述颗粒阻隔结构的滤筒端部与连接管固定设置,且滤筒的内部分别插接有第一阻隔板和第二阻隔板。
优选的,所述设备外壳的内部安装有旋转布料卸料器,且设备外壳的顶部左侧安装有新吸附剂进口管,同时设备外壳的顶部右侧安装有净化器出口管。
优选的,所述颗粒阻隔结构包括连接管、滤筒、第一阻隔板、滤腔、第二阻隔板、滤板、开孔和拉手。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插接在VOCs进口管的内部,且连接管与VOCs进口管之间通过法兰进行固定,连接管外侧与VOCs进口管的内壁接触。
优选的,所述滤筒内部开设有两组定位槽,且第一阻隔板、第二阻隔板端部分别插接在两组定位槽中,第一阻隔板、第二阻隔板的组成结构一致,同时第一阻隔板、第二阻隔板在滤腔内部平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阻隔板的中部开设有开孔,且开孔上卡接有滤板,第一阻隔板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拉手,第一阻隔板与滤筒的剖面均为矩形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吸附饱和的颗粒吸附剂在旋转布料卸料器中被排出:布料是平铺过程,由旋转布料器进行完成,卸料则由旋转卸料多孔板进行完成:当旋转卸料多孔板上的孔洞与固体吸附柱对齐时,颗粒吸附剂从固体吸附柱中滑出,由废吸附剂排出管进行排出;此处旋转卸料多孔板的孔径分布和尺寸和固体吸附柱布局完全相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图1中的A-A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结构颗粒阻隔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结构图3中的B-B剖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洋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大洋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241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