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制备艾草原浆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23940.5 | 申请日: | 2021-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001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高小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中科引溪生物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1/02 | 分类号: | B01D11/02;B01D53/18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金国强 |
地址: | 473000 河南省南阳市中关村产业***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临界 二氧化碳 萃取 工艺 制备 艾草 原浆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超临界萃取技术领域的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制备艾草原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原料制备:将艾草洗净后进行低温干燥,将干燥后的艾草破碎后得到初加工料;步骤二、萃取:将初加工料放入到萃取装置中进行萃取得到粗提取物;步骤三、加热:将粗提取物过滤后置于蒸发釜内加热,加热到40℃~50℃搅拌蒸发即得到艾草原浆。本申请制备艾草原浆,提取效率高,步骤简单且有效成分含量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临界萃取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制备艾草原浆的方法。
背景技术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分离过程的原理是在超临界状态下,将超临界二氧化碳与待分离的物质接触,使其有选择性地把极性大小、沸点高低和分子量大小不同的成分依次萃取出来。当然对应各压力范围所得到的萃取物不可能是单一的,但可以控制条件得到最佳比例的混合成分,然后借助减压、升温的方法使超临界流体变成普通气体,被萃取物质则完全或基本析出,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所以超临界流体二氧化碳萃取过程是由萃取和分离组合而成的。
艾叶草,又称艾蒿、艾草,是我国南方普遍都有的一种植物,艾叶防瘟疫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了,现代医学药理证明艾草是一种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其对病菌有着抑制和杀伤的作用,而且对呼吸系统疾病也有防治的作用。
艾草的化学成分复杂,其提取分离过程是制约艾草发展的瓶颈,而相对于其他提取工艺而言,超临界技术能充分提取有效成分,最大限度的去除无效成分且二氧化碳作为提取溶剂易回收,为此申请人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应用于艾草有效成分的提取,提供一种艾草原浆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制备艾草原浆的方法,提供一种将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应用于艾草有效成分的提取,以获得艾草原浆。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制备艾草原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原料制备:将艾草洗净后进行低温干燥,将干燥后的艾草破碎后得到初加工料;
步骤二、萃取:将初加工料放入到萃取装置中进行萃取得到粗提取物,萃取装置包括底座和装有净化液的净化筒,底座固定连接有萃取箱和风机箱,萃取箱之间连通有进气管,萃取箱和风机箱连通有排气管,风机箱内设有风机;风机箱的底部同轴转动连接有限位环,限位环的内壁沿其轴线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片,净化筒的顶部固定套接有连接环,连接环的顶部对称设有用于容纳对应限位片的通槽,连接环还同轴设有环形的限位槽,通槽和环形限位槽连通,净化筒的顶部设有连接孔,风机还连通有穿过限位环和连接孔的连接管;
步骤三、加热:将粗提取物过滤后置于蒸发釜内加热,加热到40℃~50℃搅拌蒸发即得到艾草原浆。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本方案通过艾草提前破碎后进行低温干燥再进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以提高艾草化学成分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溶解度,再通过加热即可得到艾草原浆,提取效率高,步骤简单且有效成分含量高。
并且在萃取时使用到萃取装置,该萃取装置完成萃取后,其内部残留大量的二氧化碳,为此本申请安装净化筒时,将连接环两侧的通槽分别对准两侧的限位片,将净化筒插入到限位环内,此时两侧的限位片分别伸入到对应的通槽内,连接管穿过连接孔伸入到净化筒内;并且由于通槽和限位槽是连通的,限位环是和风机箱的底部转动连接,因此此时固定住净化筒,再转动限位环,限位环带动两侧的限位片通过通槽转入到限位槽内,通过限位片和限位槽的配合,使得净化筒不会向下掉落,即完成净化筒的安装。
风机通过排气管将干燥箱内多余的二氧化碳气体抽入风机箱内,又通过连接管向外排入净化筒内,并被净化筒内的净化液充分吸收。当需要拆卸净化筒时,反向旋转限位环使限位片移动到通槽处,即可向下取出净化筒,方便更好净化液。
进一步,所述步骤二萃取箱的萃取压力为20~50Mpa,萃取时间为2~3h,萃取温度为30~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中科引溪生物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河南中科引溪生物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239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投屏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医美药物皮肤导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