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线杆改耐张杆的方法及直线杆改耐张杆金具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523837.0 | 申请日: | 2021-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62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 发明(设计)人: | 赵镔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供电局 |
| 主分类号: | H02G1/02 | 分类号: | H02G1/02;H02G1/04;H02G7/00;H02G7/05;H02G7/20 |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细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28 | 代理人: | 徐春祺 |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中国(云南)自***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直线 杆改耐张杆 方法 杆改耐张杆金具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直线杆改耐张杆的方法及直线杆改耐张杆金具,该方法包括:拆除导线绑扎线,利用导线转移装置将导线转移至合适位置;将金具的一端利用线夹固定在导线的第一预定位置处,金具的另外一端安装紧线装置,将紧线装置固定在第二预定位置处;收紧紧线装置至合适位置,以收紧导线及拉紧金具,将金具的靠近第二预定位置的一端用线夹固定在导线上;将位于两个线夹之间的导线段进行开断,松开紧线装置使得金具的两端拉紧导线,安装耐张引流线以将两个线夹之间导线进行电连接,将导线重新转移至直线杆上进行固定。利用上述方法作业时,无需更换横担和直线绝缘子,使得作业量和作业难度大大降低,进而提高直线杆改耐张杆的作业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电作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线杆改耐张杆的方法及直线杆改耐张杆金具。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用户对不间断供电的需求与日俱增,这就要求供电企业大力开展配网带电作业,用以提高配网安全运行的水平,确保作业期间对供电区域的不间断供电。带电直线杆改耐张杆作业(简称“直线改耐张”)是配网带电作业中的重要作业项目之一,同时也是其他带电作业项目的中间节点。
相关技术中,直线杆改耐张杆时,需要先将直线杆的横担和绝缘子更换为耐张杆的横担和绝缘子,这样会加大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使得直线杆改耐张杆的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大大降低工作量的直线杆改耐张杆的方法及直线杆改耐张杆金具。
一方面,本发明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直线杆改耐张杆的方法,所述直线杆改耐张杆的方法包括:
拆除导线绑扎线,利用导线转移装置将导线转移至合适位置;
将金具的一端利用线夹固定在导线的第一预定位置处,所述金具的另外一端安装紧线装置,将所述紧线装置固定在第二预定位置处;
收紧所述紧线装置至合适位置,以收紧导线及拉紧所述金具,将所述金具的靠近所述第二预定位置的一端用线夹固定在导线上;
将位于两个所述线夹之间的导线段进行开断,松开所述紧线装置使得所述金具的两端拉紧导线,安装耐张引流线以将两个所述线夹之间导线进行电连接,将导线重新转移至直线杆上进行固定。
在直线杆改耐张杆的方法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拆除导线绑扎线,利用导线转移装置将导线转移至合适位置之前还包括:按照从近到远、从下到上、先带电体后接地体的原则对导线、横担,直线绝缘子及其它可能触及的直线杆部分进行绝缘遮蔽。
在直线杆改耐张杆的方法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拆除导线绑扎线,利用导线转移装置将导线转移至合适位置时还包括:拆开所述直线绝缘子的绝缘遮蔽和导线的绝缘遮蔽,拆除导线与所述直线绝缘子之间的绑扎线以便将导线转移至导线转移装置,恢复导线绝缘遮蔽。
在直线杆改耐张杆的方法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收紧所述紧线装置至合适位置,以收紧导线及拉紧所述金具之前还包括:将导线后备保护绳的一端固定在直线杆上,另外一端固定在导线上靠近所述紧线装置的位置,在收紧所述紧线装置时同时收紧所述导线后备保护绳。
在直线杆改耐张杆的方法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将位于两个所述线夹之间的导线段进行开断之前还包括:
在导线上安装临时绝缘引流线,所述临时绝缘引流线的两端分别靠近两个所述线夹设置,使得需要开断的导线段位于所述临时绝缘引流线的两端之间;
利用电流表对位于所述线夹之间的导线段以及所述临时绝缘引流线进行通流检测,确认电流在导线段和所述临时绝缘引流线上正常流通后即可进行后续作业。
在直线杆改耐张杆的方法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将导线重新转移至直线杆上进行固定之前还包括:分别对所述耐张引流线、所述临时绝缘引流线进行通流检测,确认电流流通正常后进行后续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供电局,未经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238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