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道防粘附性能测试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22367.6 | 申请日: | 2021-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955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冯金茂;刘跃明;刘秦元;霍福磊;陈江慧;金崇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临海伟星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5/02 | 分类号: | G01N5/02;G01N17/00;G01N11/04;B08B9/032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朱盈盈 |
地址: | 317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粘附 性能 测试 装置 及其 操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道防粘附性能测试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包括多组测试管密封连接结构和测试溶液箱,每组测试管密封连接结构各自连接测试管和测试溶液箱构成循环连接回路,任一组测试管密封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异径接头和至少两条连接管路,异径接头与测试管的两端进行密封连接,任一连接管路的一端连接测试管一端的异径接头,连接管路另一端连接测试溶液箱,每根测试管的连接管路上都设有压力表、流量计和控制阀,用于分别测量控制测试溶液的循环流量和测试管进出口的压力,测试溶液穿过异径接头进入测试管中,参与循环测试。本发明可同时测试不同管径和材料的管材的防粘附性能,提高了工作效率,可控性强,安全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管道防粘附性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道防粘附性能测试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输油管路中输送物料成分复杂,使得输送石油的管道会受到结垢与结蜡的影响,造成管道堵塞或破损。供暖系统中水中杂质较多,管路中容易发生结垢;污水处理系统中污水成分复杂,油/盐等容易附着在管道上,造成堵塞。在研发输送管道过程中,无法评价管道抗粘附性能,或者通过搭建简易的水循环输送装置,通过测试管道在循环输送介质前后质量变化来评价管道防结垢性能,无法评价抗结蜡性能,评价方式单一。
管道环管法测试的用途很广泛,在给水、排水、供热、供煤气、长距离输送石油和天然气、农业灌溉、水力工程和各种工业装置中都有所应用,在石油领域而管道环管在不同领域进行使用时,其所要求的配置以及结构强度等都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不同领域使用的管道生产之前,需要具体的给管道配置要求进行严格的试验测试,以保证管道的长期稳定使用。
而现有的对管道进行环管试验测试的方法,在进行实际操作时,节奏慢,耗费时间长,不利于快速完成对管道环管的配置要求试验测试,同时在进行试验测试时,不能够同时试验测试多种数据要求,不便于快速完成管道环管配置要求的各项试验测试,同时不便于测试不同速率、压力下的结垢与结蜡等粘附的情况。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防粘附性能测试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管道防粘附性能测试装置,包括多组测试管密封连接结构和测试溶液箱,每组测试管密封连接结构各自连接测试管和测试溶液箱构成循环连接回路,任一组测试管密封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异径接头和至少两条连接管路,异径接头与测试管的两端进行密封连接,任一连接管路的一端连接测试管一端的异径接头,连接管路另一端连接测试溶液箱,每根测试管的连接管路上都设有压力表、流量计和控制阀,用于分别测量控制测试溶液的循环流量和测试管进出口的压力,测试溶液穿过异径接头进入测试管中,参与循环测试,压力表和流量计用于监测连接管路的压力和流量,控制阀用于调节压力和流量的大小。
进一步地,异径接头为圆锥台结构,中部设有通孔,较小直径的端部连接测试管,较大直径的端部与连接管路连接,测试管的内径为25~100mm,溶液穿过通孔,进入测试管中,异径接头可采用橡胶材质,为实体结构,与测试管契合密封连接;异径接头可采用不锈钢材质,为实体结构或空心结构,异径接头的外表面设有螺纹,测试管的内部开设对应螺纹或在测试管端部连接螺纹结构,实现异径接头与测试管的螺纹连接,异径接头的设置,使测试管密封连接结构可以连接不同直径的测试管,而不需要更换接头。
进一步地,多组测试管密封连接结构位于测试管一侧的多根连接管路与第一总管路连接,位于所述测试管另一侧的多根连接管路(5)和第二总管路连接,第一总管路上设有第一三通阀,第一三通阀的一端承接口通过管路与测试溶液箱的进口连接,第一三通阀的另一端承接口通过管路与废液箱连接;第二总管路上设有第二三通阀,第二三通阀的一端承接口通过管路与测试溶液箱的出口连接,另一端承接口通过管路连接手动阀,作为压缩空气入口,连接气泵,用于清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临海伟星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未经临海伟星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223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