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C-V2X的设备通信性能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22021.6 | 申请日: | 202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639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杨朝旭;王龙翔;郭美英;吴旭楠;周卯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通院车联网创新中心(成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W24/08 | 分类号: | H04W24/08;H04W4/4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神州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4 | 代理人: | 王志强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v2x 设备 通信 性能 测试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V2X的设备通信性能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属于C‑V2X通信测试技术领域。包括有业务微服务、C‑V2X设备端、EMQ服务器、时序数据库、前端微服务、WEB前端,所述业务微服务与C‑V2X设备端通过EMQ服务器连接,所述WEB前端与业务微服务通过前端微服务连接,所述业务微服务与EMQ服务器均与时序数据库连接。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首先,本测试系统能够对C‑V2X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性能进行测试,能够在C‑V2X终端设备量产使用前进行通信性能的测试,保证C‑V2X终端设备低延迟、高可靠的通信性能,有效保证C‑V2X技术的安全应用;其次,本测试系统的测试指标丰富,能够对多种测试指标进行测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C-V2X通信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C-V2X的设备通信性能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车联网以及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C-V2X作为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关键技术,会逐渐被普及使用。在高车辆密度情况下,无线传输信道拥塞将可能导致C-V2X消息传输延迟或失败率增高,所以C-V2X设备低延迟、高可靠的通信性能是保证车联网C-V2X安全类应用商业化应用的必要前提。
目前,基于真实交通场景下的大规模C-V2X终端设备的通信性能测试,依然是比较空白的状态,无法系统性地进行大规模的、多指标的通信测试,对于道路上规模化的终端设备同时通信的通信性能和变化规律还不得而知。因此,在车联网C-V2X规模化推广应用进程中,十分必要建立大规模测试环境,验证各类场景下的C-V2X通信性能和应用功能,保障C-V2X应用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C-V2X的设备通信性能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能够对C-V2X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性能进行测试,能够在C-V2X终端设备量产使用前进行通信性能的测试,保证C-V2X终端设备低延迟、高可靠的通信性能,有效保证C-V2X技术的安全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C-V2X的设备通信性能测试系统,该系统包括有业务微服务、C-V2X设备端、EMQ服务器、时序数据库、前端微服务、WEB前端,所述业务微服务与C-V2X设备端通过EMQ服务器连接,所述WEB前端与业务微服务通过前端微服务连接,所述业务微服务与EMQ服务器均与时序数据库连接。
具体为:C-V2X设备端授权认证后,业务微服务进行C-V2X设备的设置并选择测试指标、创建测试任务工单,执行测试算法逻辑进行测试,C-V2X设备端通过MQTT将测试原始数据上报到EMQ服务器,EMQ服务器将测试原始数据和测试数据存入到时序数据库,业务微服务从时序数据库读取数据并实时显示测试过程,并导出测试数据、原始数据,前端微服务接收业务微服务的数据后进行数据解析和处理,WEB前端接收前端微服务的数据后进行测试结果展示。
进一步地,所述C-V2X设备端包括有OBU、RSU。C-V2X设备端与测试系统进行交互,采集数据并上报给测试系统,并实现与测试系统指令交互等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测试指标包括有端到端时延、空口时延、丢包率、发包间隔、收包间隔、签名时延、验签时延、签名结果、验签结果。
进一步地,各项测试指标的定义、选取条件、计算方法分别为:
端到端时延:
定义:被测设备A发送数据中的发送时间与背景设备B接收A数据的接收时间的时间差。
选取条件:通过空口消息数据中msgCnt字段匹配被测设备A发送与背景设备B接收的同一条数据。
计算方法:背景设备B的验签时间–被测设备A的签名时间,精确到US。
空口时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通院车联网创新中心(成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未经信通院车联网创新中心(成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220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