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保温墙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21656.4 | 申请日: | 202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977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王肇嘉;葛召深;尹志芳;李雨洋;杨飞华;陈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3/075 | 分类号: | E04F13/075;E04F13/21;E04G2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郭金梅 |
地址: | 10004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保温 墙体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保温墙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复合保温墙体结构,包括:墙板主体;第一保温板和第二保温板;所述第一保温板和第二保温板间隔设置于所述外板主体的外侧;且所述第二保温板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保温板;外饰面板,所述外饰面板设置于所述第一保温板和所述第二保温板的外侧;所述第一保温板、所述第二保温板和所述外饰面板之间形成空腔。本发明提供的复合保温墙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通过第一保温板、第二保温板和外饰面板之间形成的空腔,有助于夏季房屋的散热,加强了复合保温墙体结构的进风和排风效率,并能够及时排出内部的水蒸气,延长建材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保温墙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需求越来越高,同时建筑行业高能耗问题日趋明显,其中建筑制冷制热能耗约占据建筑总能耗的大半部分,而制冷制热能耗高的主要原因是建筑物保温效果差,因此提高建筑物保温节能效率迫在眉睫。
建筑墙体的节能保温分类主要分为外墙外保温和外墙内保温两种形式。外墙外保温是一种把保温层放置在主体墙体外面的保温做法,因其可以减少点影响,同时保护主体墙体不受多大的温度变形应力,技术整体施工效果较好,不仅在当前新的建筑结构中应用,而且在一些既有建筑的改造中被广泛应用,是当前建筑墙体设计中应用最广泛的一项技术。
在传统的外墙外保温具体施工过程中,保温板多通过粘接剂直接粘接于墙板主体外侧,而现有的外饰面板直接粘贴或挂接于保温板的外侧,此种连接方式无法实现内部湿气的有效排出,造成保温效果下降,长时间会导致保温板失效及外饰面板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保温墙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外饰面板无法实现房屋内部湿气排出的缺陷,实现加强外墙系统进风和排风效率,有助于房屋夏季的散热,并及时排出内部的水蒸气,延长建材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保温墙体结构,设置于墙板主体的外侧,包括:
第一保温板;
第二保温板;所述第一保温板和第二保温板间隔设置于所述墙板主体的外侧;且所述第二保温板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保温板;
外饰面板,所述外饰面板设置于所述第一保温板和所述第二保温板的外侧;
所述第一保温板、所述第二保温板和所述外饰面板之间形成空腔。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复合保温墙体结构,所述第一保温板采用真空绝热板。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复合保温墙体结构,所述真空绝热板具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真空绝热板等间距平行设置,并通过粘接剂粘接于所述墙板主体的外侧。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复合保温墙体结构,所述第二保温板具有多个,且均采用岩棉板。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复合保温墙体结构,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墙板主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饰面板连接。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复合保温墙体结构,所述连接件包括锚栓和挂件,所述锚栓固定设置于所述墙板主体内部,且外端连接所述挂件,所述挂件远离所述锚栓的一端连接所述外饰面板。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复合保温墙体结构,每个所述岩棉板通过至少两列所述连接件连接固定。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复合保温墙体结构,所述外饰面板的内表面和所述墙板主体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岩棉板的厚度相同。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复合保温墙体结构,所述第一保温板和所述第二保温板的接触侧具有搭接距离,且搭接距离至少为20mm。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复合保温墙体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墙板主体分为间隔设置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216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应用于空调配件的表面质量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 下一篇:显示面板与移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