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VRAR虚拟成像技术的介入穿刺引导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21616.X | 申请日: | 202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910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晨;熊兰;常莎莎;寇雪英;周晓榕;王珩;贺小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B34/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德宝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823 | 代理人: | 牟炳彦 |
地址: | 71003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vrar 虚拟 成像 技术 介入 穿刺 引导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VRAR虚拟成像技术的介入穿刺引导装置,首先虚拟成像罩能将底部的显示器上的图案汇聚折射在内部中端,即显示出图像动画,利于医护人员更直观的观察,其次由第一步进电机和第二步进电机的相互配合,实现对投影板的角度调节,便于投影板底部若干数量的LED投影光源照射在患者介入区域的体表,使其达到AR成像目的,利于辅助医护人员通过体表的图像进行介入穿刺,实现了指导目的,最后超声接收探头能实现超声波的接收,利于收集患者身体的超声扫描检测数据,利于后续的三维图像的建立,塑型金属架能被拉动进行位置移动和塑型定位,利于医护人员调节超声接收探头的位置,提高了数据采集结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VRAR虚拟成像技术的介入穿刺引导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普通B超显示的是二维剖面图,二维图在手术中具有诸多局限,尤其是在穿刺过程中,仅凭二维图像会丢失穿刺针头的位置信息,穿刺针针尖只有位于超声图像平面上才是可见的。这意味着,在大多数情况下,医生在超声平面上看不到穿刺针的针尖,将其准确移动到靶区位置难度很大。
根据上述,现在已经有一些研究改进的手术导航系统,如论文《SpinalNeedleNavigationbyTrackedUltrasoundSnapshots》提到的TUSS(Queen’sUniversity,Canada),但都是使用电脑屏幕来显示导航信息,如手术路径、手术器械的三维模型以及各种模态信息的超声二维图像、CT/MRI三维图像,因此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具体如下;
1、手术时医生不得不在病人和屏幕之间来回切换视野,很不方便,影响手术的连续性。
2、无法直观的显示三维图像,影响了医护人员判断。
3、无法将扫描检测到的患者体内血管呈现在患者体表,不利于引导医护人员的穿刺介入操作。
故而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基于VRAR虚拟成像技术的介入穿刺引导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VRAR虚拟成像技术的介入穿刺引导装置,来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VRAR虚拟成像技术的介入穿刺引导装置,包括控制台、虚拟成像罩、显示器、固定架、第一步进电机、第一连接板、第二步进电机、第二连接板、投影板、LED投影光源、塑型金属架、超声接收探头,所述的虚拟成像罩固设于控制台顶部,所述的虚拟成像罩与控制台采用胶粘剂连接,所述的显示器固设于控制台和虚拟成像罩之间,所述的显示器与控制台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固定架固设于控制台右侧上端,所述的固定架与控制台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第一步进电机固设于固定架右侧上端,所述的第一步进电机与固定架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板固设于第一步进电机前端,所述的第一连接板与第一步进电机采用联轴器连接,所述的第二步进电机固设于第一连接板下侧后端,所述的第二步进电机与第一连接板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第二连接板固设于第二步进电机右侧,所述的第二连接板与第二步进电机采用联轴器连接,所述的投影板固设于第二连接板底部,所述的投影板与第二连接板一体成型,所述的LED投影光源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LED投影光源均匀固设于投影板底部,所述的LED投影光源与投影板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塑型金属架固设于固定架下端右侧,所述的塑型金属架与固定架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超声接收探头固设于塑型金属架右侧端口,所述的超声接收探头与塑型金属架采用螺栓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控制台前端还固设有控制面板,所述的控制面板与控制台采用螺栓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控制台内部左侧上端还固设有微电脑处理器,所述的微电脑处理器与控制台采用螺栓连接,且所述的微电脑处理器与控制面板和超声接收探头采用电性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控制台内部右侧上端还固设有显示驱动器,所述的显示驱动器与控制台采用螺栓连接,且所述的显示驱动器分别与显示器和微电脑处理器采用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2161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