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WT-DNN-HCT的柔性晃动基座自主定位定向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21481.7 | 申请日: | 202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992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胡燕祝;王松;洪昀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C21/16 | 分类号: | G01C21/16;G01C21/20;G06F17/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8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wt dnn hct 柔性 晃动 基座 自主 定位 定向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基于WT‑DNN‑HCT的柔性晃动基座自主定位定向方法,是一种对柔性晃动基座进行定位定向的方法,属于信号处理与机器学习领域,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步骤:(1)确定人体运动惯性数据的正交小波变换;(2)确定阈值处理后的小波系数;(3)确定小波重构系数;(4)确定人体运动感知器模型;(5)优化人体运动感知器参数;(6)确定导航基准随机晃动模型。本发明克服了通常定位技术穿透力差、稳定性差、易受周围环境影响的缺点,将深度神经网络和小波变换以及齐次坐标转换相结合,综合应用到地下灾情遮蔽空间场景中,能够对地下空间人员起到精准定位定向。为柔性晃动基座自主定位定向提供了一种拥有较高准确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号处理与机器学习领域,是一种对柔性晃动基座进行自主定位定向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人员定位问题,随着无线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大数据互联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已经得到了解决。基于无线通信基础常见的技术有蓝牙、超宽带、超声波、红外线、RFID以及Zigbee技术。蓝牙、RFID技术易收到周围环境的干扰,稳定性较差,Zigbee技术组网灵活,可以实现多跳传输,但是其传输效率较低,同时该技术的定位精度对算法的要求较高,超宽带技术定位精度高、安全性好,但是该技术的功耗高,而红外线技术穿透能力低,易受到灯光、烟雾的影响,成本高,布局复杂。同样超声波定位技术在空气中的衰减较大,成本高,因此,在地下遮蔽空间环境下,结构多样,环境复杂,上述技术的实现具有一定的困难。
在工业上的人员定位问题,最关键的问题是实现消防安全、人员安全以及设备财产安全,在地下遮蔽空间灾害环境下,实现信息的感知和人员的定位是至关重要的。地下空间内部发生灾害时,比在地面空间中有更大的危险性,因此对地下空间人员的精准定位定向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要实现地下遮蔽灾情空间下人员的精准定位定向,保证每一位人员的安全,必须要建立一种高效、精准的人员定位方法,有效的减少识别时间,提高对人员定位的准确率,为地下灾情人员的救援提供实时、准确的人员位置信息,以便于救援人员及时施救,为灾情下的人员争取更多的宝贵时间,为大家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WT-DNN-HCT的柔性晃动基座自主定位定向方法,其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技术方案实施步骤如下:
(1)确定人体运动惯性数据的正交小波变换:
利用IIR滤波器对惯性器件实时采集的敏感人员运动信息进行初步处理,之后选择合适的小波和小波分解层数,确定以上采集到的数据的正交小波变换:
yi=xi+σzi(i=0,1,L,n-1)
其中,上式yi表示人体运动惯性数据,xi是人体运动的原始信息,zi是一个标准的高斯白噪声,σ是噪声级,n是离散采样点数,i是采样点数。选择合适的小波和小波分解层数j,将上式的人体惯性数据进行小波分解至j层,得到相应的小波分解系数:
其中,上式中cj,k为尺度系数,dj,k为小波系数,j为分解层数,h,g是一对正交镜像滤波器组,N是离散采样数,m是离散型,n是连续值,k是连续值。
(2)确定阈值处理后的小波系数
其中,上式中的Y是小波系数,t是波系数的阈值,Th为一维小波系数直接重构。
(3)确定小波重构系数cj-1,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未经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214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