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透湿抗粘连涂层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21109.6 | 申请日: | 202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711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志;杨兵;梁才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71/34 | 分类号: | B01D71/34;B01D71/26;B01D69/12;B01D69/02;B01D6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奕聪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透湿抗 粘连 涂层 复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高透湿抗粘连涂层复合膜,其特征在于,在多孔支撑层膜材料上涂覆一层活性皮层;所述活性皮层通过界面沉积的方式涂敷,靠分子间作用力、氢键接枝在多孔支撑层上,形成一种仅表面致密的非对称结构;
所述的活性皮层成分是利用乙烯基硅烷偶联剂先通过与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共聚,再水解缩合,形成PVP-聚乙烯基硅氧烷的活性分子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透湿抗粘连涂层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孔支撑层膜材料为聚偏氟乙烯、聚乙烯、聚丙烯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透湿抗粘连涂层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透湿抗粘连涂层复合膜的表面粗糙度为10~35nm;所述高透湿抗粘连涂层复合膜的表面接触角为50~80°;所述高透湿抗粘连涂层复合膜的致密活性皮层的厚度为2~5µm。
4.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高透湿抗粘连涂层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乙烯基硅烷偶联剂、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和引发剂加到有机混合溶剂中,在40~60℃下搅拌20~24h,得到预共聚混合溶液;
(2)在40~60℃搅拌条件下,在所述预共聚混合溶液中滴加去离子水、催化剂并搅拌12~18h,静置脱泡得活性皮层溶液;
(3)将所述活性皮层溶液涂覆于多孔支撑层膜材料上,60~80℃交联干燥1~2h后即得高透湿抗粘连涂层复合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透湿抗粘连涂层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混合溶剂、去离子水、引发剂、催化剂、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乙烯基硅烷偶联剂的用量按质量100%计为:70~83wt%的有机混合溶剂,0.5~1wt%的去离子水,0.1~0.3wt%的引发剂,0.15~0.2wt%的催化剂,余量为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乙烯基硅烷偶联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透湿抗粘连涂层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催化剂为36~38wt%的盐酸溶液;所述静置脱泡的时间为15~30min。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透湿抗粘连涂层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乙烯基硅烷偶联剂与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的质量比为:1:1~5:2。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透湿抗粘连涂层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有机混合溶剂为正丙醇和丁酮,其中正丙醇和丁酮的质量比为1:1~5:1。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透湿抗粘连涂层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AIBN;步骤(1)所述乙烯基硅烷偶联剂为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异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2110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