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下轻型耐磨抗拉感应耦合传输缆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20711.8 | 申请日: | 202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839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于非;胡贺岗;陈永华;刘庆奎;姜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B7/14 | 分类号: | H01B7/14;H01B7/18;H01B7/40;H01B7/02;H01B7/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白振宇 |
地址: | 266071***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轻型 耐磨 感应 耦合 传输 | ||
本发明属于海洋水下观测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海洋水下进行感应耦合传输的水下轻型耐磨抗拉感应耦合传输缆,包括两个系扣、两个压扣、两段裸露钢丝、主缆和限位扣;主缆包括细包塑钢缆、承重抗拉缆和耐磨隔离层,细包塑钢缆与承重抗拉缆并排设置,耐磨隔离层包裹着细包塑钢缆和承重抗拉缆;细包塑钢缆包含不锈钢细钢丝绳和绝缘包裹层,承重抗拉缆采用轻质抗拉的凯夫拉或迪尼玛等材料,耐磨隔离层塑包在最外层,主缆径向截面呈水滴状流线型;绝缘包裹层和耐磨隔离层的长度均短于细钢丝绳,细包塑钢缆两头分别露出一段裸露钢丝。本发明具有单位长度重量轻、耐磨、抗拉和使用方便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水下观测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海洋水下进 行感应耦合传输的水下轻型耐磨抗拉感应耦合传输缆。
背景技术
海洋开发进入立体开发阶段,在深入开发利用传统海洋资源的同 时,不断向深远海探索战略新资源和能源,大力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 间。海洋科技向“大科学、高技术”体系方向发展,进入大联合、大 协作、大区域研究阶段;海洋调查步入常态化和全球化,海洋观测进 入立体观测时代,并向实时化、系统化、信息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感应耦合传输是水下观测数据实时传输的主要方式之一,它可实现海 洋观测的实时化、系统化、信息化、数字化。现有感应耦合传输是在 较粗的钢丝绳外圈直接包塑,形成包塑钢缆,用作水下感应耦合传输。 这种水下感应耦合传输缆单位长度的重量较大,海上施工困难;并且 需要较大的浮力配比,很难在深海潜标等观测设备上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保证抗拉强度的基础上便于施工和浮力配比,并能实现水下 观测数据的感应耦合传输,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下轻型耐磨 抗拉感应耦合传输缆。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包括系扣、压扣、主缆及限位扣,其中主缆的两端分别通 过压扣回压形成系扣,所述主缆上固接有多个用于限定绑附在主缆上 感应耦合设备的限位扣。
其中:所述主缆包括细包塑钢缆、承重抗拉缆及耐磨隔离层,所 述细包塑钢缆与承重抗拉缆并排设置,所述细包塑钢缆及承重抗拉缆 外围包裹有耐磨隔离层。
所述细包塑钢缆包括不锈钢细钢丝绳及绝缘包裹层,所述不锈钢 钢丝绳为多根,各根所述不锈钢钢丝绳被包裹于绝缘包裹层的内部。
所述绝缘包裹层及耐磨隔离层的长度均短于不锈钢钢丝绳,即所 述细包塑钢缆两端分别露出一段不锈钢钢丝绳,形成裸露钢丝。
所述承重抗拉缆采用轻质抗拉的凯夫拉或迪尼玛材料;所述耐磨 隔离层材料为防腐蚀材料,通过过塑的方式塑包在最外层。
所述主缆的径向截面呈水滴状流线型。
本发明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1.耐磨抗拉:本发明主缆中的细包塑钢缆与承重抗拉缆并排设 置,当缆系连接于锚系中时,承受拉力的是承重抗拉缆,细包塑钢缆 不受拉力和挤压,在工作过程中细包塑钢缆不会受到损害,可以有效 地传递感应耦合信号;而且,细包塑钢缆与承重抗拉缆并排设置后外 面再包裹耐磨隔离层,增强了整个水下轻型耐磨抗拉感应耦合传输缆 的耐磨损性能。
2.单位长度重量轻:本发明细包塑钢缆直径很细(直径在10mm 以下),占较大比重的承重抗拉缆水中重量接近于零,因此整条缆系 水中重量很轻;并可根据需要,在承重抗拉缆中添加密度较小的材料 (如发泡材料),以调节整条缆系水中重量。
3.便于海上施工:由于本发明缆系轻便,海上进行缆系布放和 回收都比较容易实现;另外,缆系缆上绑附着多个限位扣,便于传感 器的限位固定,缆系两端有系扣,便于缆系的连接操作。
4.感应耦合传输可靠性高:本发明的缆系有耐磨隔离层和绝缘 包裹层两套绝缘层,将细钢丝绳和海水隔离开,从而保证了细钢丝绳 中间段和海水的隔离;两端裸露钢丝,和海水充分接触,从而保证了 水下感应耦合传输的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207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顶部圆角沟槽隔离结构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养殖饲料用废水微藻发酵摊晒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