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计量异常情况下用于电量回溯的复合式估算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20285.8 | 申请日: | 202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185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李梦菲;周翔宇;吴延超;余宜泽;白付东;杜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西咸新区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18 | 分类号: | G06F17/18;G06Q10/00;G06Q50/06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李红霖 |
地址: | 712046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计量 异常 情况 用于 电量 回溯 复合 估算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量异常情况下用于电量回溯的复合式估算方法及系统,属电力系统二次回路计量领域,通本发明将多种不同形式的故障结合为一个计算方法,此举通过查表法、更正系数法、估算法三种方式相互补充,保证工作者能够快速、规范的计算出追补电量。提出现场实测和现场勘查客户用电器等方式,提高异常情况下电量回溯准确度。本发明融合多种异常情况,把电量追补场景扩大到需要电量回溯的场景,有效提高了估算方法的适用范围。通过优化后的计算方式和更大的使用范围为后期电量追补和关口电量测算等工作奠定良好基础,进一步推进了供用电双方维护自身利益的诉求。本发明既能保证供电方降低营业损失提高工作质效,又能提高用电方安全用电意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电力系统二次回路计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计量异常情况下用于电量回溯的复合式估算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电能计量装置是基础计量资产,提供准确计量是供电公司的重要职责,是供电企业向用户收取电费的重要依据。然而由于各种人为、非人为因素如用户窃电、接线错误和各种不可抗拒的因素如计量装置出现故障、偏差等的情况下,电能计量装置出现多计、漏计和错计现象普遍存在,电量回溯不够精准将会对供、用电双方产生较大影响。
目前大多数计量异常情况下,电量追踪测算是由计量人员根据故障类别,采用带入更正系数公式法计算,或以估算法为基础进行估算。前者直接套入公式而省略了更正系数的具体分析步骤,节省了大量计算时间。后者适用于无法通过更正系数法计算追补电量而需要结合日常电量进行估算的异常情况,如:电表烧毁,电能表全相失压断流导致采集掉线。通常以用户近三个月正常情况下电能结合故障时间为基础实现故障期间电能量估算。
前者利用传统更正系数公式表计算往往需要工作人员有较高的故障分析能力,根据经验和现场实际情况判断故障类型,查询更正系数公式进行手动追补计算。此方法对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和计算能力要求较高。另外需要强调的是,根据《利用全电子表失压记录功能进行电量追补》一文中计算过程(河南电力公司李兴华、方志敏,2010),在二次存在残压的二元件计量装置异常情况下,传统方式忽略了二次线电压不为零这一事实,直接带入更正系数表内单相失压公式计算,造成结果误差较大。
后者未考虑到外部环境变化、客户用电性质、近期用电负荷使用情况等因素带来的电量波动,往往估算不够科学严谨、精准度低、说服力不足,再加上个人计算中差异性习惯导致的人为误差。
综上所述,现行计算追补电量方法存在问题可归纳为:1.计算过程不够严谨。2.追补过程书面化程度低。3、数据来源模糊。4、追补结果的精确程度高度依赖于工作人员的计算能力和技能等级。5、工作人员现场取样不足,导致部分计算数据缺失。以上问题常常导致用户无法接受计算结果并对结果存在异议,使追补工作进展缓慢,困难重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量异常情况下用于电量回溯的复合式估算方法及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异常用电追补电量计算结果接受度低的缺陷性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计量异常情况下用于电量回溯的复合式估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采集的参数状态判断计量异常类型,根据计量异常类型匹配异常类型的计量方法;所述计量异常类型包括计量装置接线异常、电能表全相损坏、电能表误差超限、互感器倍率不符和互感器误差超限;
将计量所需的数据作为输入参数输入至异常类型的计量方法中,获取故障期间少计量电量。
优选地,计量装置接线异常的输入参数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西咸新区供电公司,未经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西咸新区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202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