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导热硅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14622.2 | 申请日: | 202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855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姚汝芬;陈洁;王爱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洁利昌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83/04 | 分类号: | C08L83/04;C08L11/00;C08L29/04;C08L31/04;C08K9/04;C08K3/04;C08K3/36;C08J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导热 硅胶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导热硅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度导热硅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含有46‑60重量份的氧化石墨烯、30‑38重量份的聚二甲基硅氧烷、8‑15重量份的二甲基甲酰胺、6‑10重量份的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5‑12重量份的无水乙醇、4‑8重量份的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本发明中增加氧化石墨烯填料对硅橡胶有补强效果,并且复合涂料使得本导热硅胶材料具有一定的弹性与黏性,整个系统具有一定缓冲作用,减少了导热硅胶材料与电池之间的接触热阻,进一步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散热性能,同时,在复合涂料中加入的纤维素纳米纤维作为骨架增强体,增强了复合涂料及其涂装的导热硅胶材料的抗拉伸和缓冲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热硅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度导热硅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21世纪,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等危机,节能减排已经成为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更多的新能源交通工具应运而生。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动力源,在运行过程中如何高效且安全的导热、散热成为新能源汽车技术中的一大核心问题,其外侧包裹的硅胶件材料,则直接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电池的相关性能的优化方向。
如中国专利号为:CN112980197A的“一种导热硅胶片”,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甲基乙烯基硅橡胶2-7%、乙烯基硅胶3-8%、二甲基硅油2-6%、含氢硅油1-5%、铂金催化剂1-5%、碳化硅3-7%、聚苯硫醚1-5%、石墨烯2-7%、纳米碳1-5%、碳纤维1-5%、导热硅脂1-5%、氧化铝颗粒1-5%、玻璃纤维1-5%,其余为水,本发明具有良好的导热特性,导热、散热效率高,适用范围广。但在实际应用中,使用铂金催化剂增大生产成本,不利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广泛推广,且在电池附近的高温环境中长期使用后,抗冲击和拉伸性能较弱,无法对电池外侧起到保护作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导热硅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中增加氧化石墨烯填料,硅橡胶的导热性能有明显提高,且氧化石墨烯填料对硅橡胶有补强效果,拉伸强度较纯胶明显增加,并且配合外层复合涂料,复合涂料使得本导热硅胶材料具有一定的弹性与黏性,整个系统具有一定缓冲作用,减少了导热硅胶材料与电池之间的接触热阻,进一步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散热性能,同时,在复合涂料中加入的纤维素纳米纤维作为骨架增强体,其具有分层的开孔结构及优良的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和热稳定性,并且还具有可生物降解、环保等天然优势,增强了复合涂料及其涂装的导热硅胶材料的抗拉伸和缓冲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强度导热硅胶材料,包含有46-60重量份的氧化石墨烯、30-38重量份的聚二甲基硅氧烷、8-15重量份的二甲基甲酰胺、6-10重量份的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5-12重量份的无水乙醇、4-8重量份的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4-8重量份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3-5重量份的正硅酸乙酯、12-18重量份的交联剂和25-30重量份的复合涂料。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复合涂料包括8-12重量份的聚乙二醇、6-9重量份的膨胀石墨、12-16重量份的氮化硼和10-20重量份的纤维素纳米纤维。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交联剂为黄胶、氯丁橡胶胶粘剂、聚乙烯醇和醋酸乙烯树脂中一种或多种。
一种高强度导热硅胶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改性氧化石墨烯;
S2、制备纳米复合硅胶材料;
S3、制备复合涂料;
S4、将制备的复合涂料喷涂至纳米复合硅胶材料表面。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步骤S1中,制备改性氧化石墨烯,包括以下步骤:
S10、取46-60重量份的氧化石墨烯于三口烧瓶内,加入38-15重量份的二甲基甲酰胺超声分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洁利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洁利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146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