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团式底枪布置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14598.2 | 申请日: | 202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50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高新宇;韩鹏;王玺;刘坤;杨滨;刘广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C5/46 | 分类号: | C21C5/46;C21C5/34 |
代理公司: | 鞍山顺程商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46 | 代理人: | 陈晴梅 |
地址: | 114225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团 式底枪 布置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钢铁冶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团式底枪布置方法,包括内侧底枪布置环和外侧底枪布置环,1#底枪小集团A和4#底枪小集团D设置于外侧底枪布置环上,2#底枪小集团B和3#底枪小集团C设置于内侧底枪布置环上,各底枪小集团中设有两个底枪,两个底枪相对炉底圆周方向成夹角分布。本发明的优点是:1)底吹流股与熔池作用的能量利用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冶炼时间可缩短7.82%。2)以两支具有一定夹角的底枪为一组,带动周围的钢液做循环运动,弥补了传统单支底枪无法有效搅动钢液的缺陷。3)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在冶炼过程中出现的底枪堵塞情况,可广泛用于不同容量的转炉,在强化冶炼效果的同时降低能耗与冶炼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铁冶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团式底枪布置方法。
背景技术
复吹转炉前期冶炼效果与熔池内流场流动情况有着直接关系,在前期冶炼过程中通过顶枪超音速射流向转炉熔池中输送氧气进行脱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泡搅拌熔池,冶炼后期碳氧反应逐渐减弱,而底枪则能够不断的向熔池中吹入惰性气体搅拌熔池,冶炼过程中增强了底吹气流对熔池的搅拌强度,促进钢液内部化学反应;能够在降低铁损的同时提高金属收得率,利于提高钢渣间传质速率,缩短冶炼时间。
专利申请号为201910746411.8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团式底枪布置方法,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旨在减少底吹输入能量损耗,挺高熔池获得的能量,加强熔池搅拌改善钢液流动的动力学条件,促进钢液内部化学反应,增加传质速率,缩短冶炼时间,从而提高钢铁企业的经济效益。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方案实现的:
技术方案之一:一种集团式底枪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内侧底枪布置环和外侧底枪布置环,1#底枪小集团A和4#底枪小集团D设置于外侧底枪布置环上,2#底枪小集团B和3#底枪小集团C设置于内侧底枪布置环上,各底枪小集团中设有两个底枪,两个底枪相对炉底圆周方向成夹角分布;内侧底枪布置环上底枪小集团中两个底枪间按圆周方向夹角为α1,外侧底枪布置环上底枪小集团中两个底枪间按圆周方向夹角为α2,内侧底枪布置环上与外侧底枪布置环上相邻底枪小集团中两个邻近底枪在延长线上重合;底吹气体为惰性气体。
优选的,所述α1和α2为5~20°。
优选的,所述α1为15°、α2为15°。
技术方案之二:一种集团式底枪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内侧底枪布置环和外侧底枪布置环,1#底枪小集团A和4#底枪小集团D设置于外侧底枪布置环上,2#底枪小集团B和3#底枪小集团C设置于内侧底枪布置环上,各底枪小集团中设有两个底枪,两个底枪相对炉底圆周方向成夹角分布;内侧底枪布置环上底枪小集团中两个底枪间按圆周方向夹角为α1,外侧底枪布置环上底枪小集团中两个底枪间按圆周方向夹角为α2,内侧底枪布置环上与外侧底枪布置环上相邻底枪小集团中两个邻近底枪之间按圆周方向夹角为α3;底吹气体为惰性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科技大学,未经辽宁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145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