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柴油加氢装置的精制柴油热量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14207.7 | 申请日: | 202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992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姚爱海;牛洪良;郑同昌;侯典龙;韩月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营联合石化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16 | 分类号: | F28D7/16;F28F9/24;C10G67/02 |
代理公司: | 济南旌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10 | 代理人: | 单玉刚 |
地址: | 257200 山东省东营市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柴油 加氢 装置 精制 热量 利用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柴油精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柴油加氢装置的精制柴油热量利用系统,包括空冷器、分馏塔、加热塔和热高压分离器,所述空冷器的输入端通过导管连接有脱盐机构,所述脱盐机构包括双层筒身、第一进料管和进液管,所述双层筒身为双层结构,所述双层筒身内腔通过导管与空冷器连通,所述第一进料管和进液管分别固定在双层筒身的两侧,所述第一进料管与双层筒身的内腔连通,所述进液管与双层筒身的外腔连通,所述双层筒身的内腔设置有导流管和隔离罩。本发明中具有铵盐净化机构,有效避免管道堵塞,保证热量利用系统的稳定性,同时采用了交错换热机构,使得热量转换更加灵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柴油精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柴油加氢装置的精制柴油热量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柴油加氢精制是需要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根据原油的不同,反应所需的热量不同,基本在220℃-330℃之间,反应后的产物成高温气态,需要经过脱水冷却后最终得到精制柴油,热量利用系统就是将反应后产物上的热进行回收利用。
公开号为CN21329526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柴油加氢装置的精制柴油热量利用系统,柴油加氢装置的精制柴油换热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蒸汽发生器和热交换器组件,第一换热器至蒸汽发生器的管路中设有一截断阀,将第一换热器出口的精制柴油送至汽油加氢装置,与稳定塔和预分馏塔热联合;精制柴油依次经第一重沸器作为稳定塔底热源,经第二重沸器作为预分馏塔底热源后,返回柴油加氢装置的精制柴油换热系统。该实用新型将柴油加氢装置的精制柴油与汽油加氢装置的稳定塔和预分馏塔热联合,合理利用精制柴油热量,显著减少稳定塔和预分馏的热源用量。
此种通过换热器回收热量的系统存在一个问题,混氢油在分馏塔中反应后,反应产物也就是油气中会含有铵盐,铵盐在高温状态下保持气态,一旦冷却就会结晶,造成冷却器或空冷器内管道堵塞,导致整个热利用系统瘫痪。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基于柴油加氢装置的精制柴油热量利用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柴油加氢装置的精制柴油热量利用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铵盐结晶易造成冷却器或空冷器内管道堵塞,导致整个热利用系统瘫痪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柴油加氢装置的精制柴油热量利用系统,包括空冷器、分馏塔、加热塔和热高压分离器,所述分馏塔的顶端与加热塔的输出端相连通,所述空冷器的输入端通过导管连接有脱盐机构,所述脱盐机构包括双层筒身、第一进料管、进液管和排放管,所述双层筒身为双层结构,所述双层筒身内腔通过导管与空冷器连通,所述第一进料管和进液管分别固定在双层筒身的两侧,所述第一进料管与双层筒身的内腔连通,所述进液管与双层筒身的外腔连通,所述双层筒身的内腔设置有导流管和隔离罩,所述导流管由一个圆环和一个圆管组成,圆环套接在圆管的底部,圆环的外周与双层筒身的内腔壁固定连接,所述隔离罩由一个圆盘和一个套筒组成,套筒固定在圆盘的底部中心处,且套筒套在导流管上,套筒的直径是圆管直径的两倍,圆盘的外周固定在双层筒身的内腔壁上,套筒的外侧均匀分布有通液管,所述排放管固定于双层筒身的后端底部,所述排放管与双层筒身的内腔连通,所述双层筒身的底端通过导管连接有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底端通过导管连接有第二换热器,且第二换热器与分馏塔的底端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与分馏塔之间设置有自动分配机构。
优选的,所述空冷器的侧面固定有两个管道接头,第一个管道接头通过导管与双层筒身顶端相连,第二个管道接头通过导管与进液管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筒身,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上表面固定有第一上接头和第二上接头,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下表面固定有第一下接头和第二下接头,所述且所述第一下接头通过导管与热高压分离器的顶端相连,所述第一上接头通过导管与双层筒身的底端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营联合石化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东营联合石化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142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海缆测试用高压穿舱密封结构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耐水活菌爆爆珠的生产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