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内织物用贴合膜及复合织物的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12796.5 | 申请日: | 2021-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338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胡钢;王庆;张惕;夏大雁;袁海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市格瑞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7/29 | 分类号: | C09J7/29;B32B27/02;B32B27/08;B32B27/12;B32B27/06;B32B27/32;B32B27/34;B32B17/02;B32B17/10;B32B7/12;B32B37/12;B32B37/06;B32B37/10 |
代理公司: | 无锡坚恒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8 | 代理人: | 杜兴 |
地址: | 214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织物 贴合 复合 生产工艺 | ||
1.一种车内织物用贴合膜,为多层共挤膜,其特征在于,由内至外包括阻隔芯层、聚乙烯层和表面粘接层;
所述聚乙烯层的主要组成包括LLDPE;
所述表面粘接层为马来酸酐和/或乙烯丙烯酸甲酯接枝的改性层,所述改性层的基材为PET或LLDPE;
所述阻隔芯层与聚乙烯层通过内粘接层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织物用贴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粘接层为马来酸酐接枝的改性层,所述改性层的基材为LLDPE,所述表面粘接层中马来酸酐的接枝率为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织物用贴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粘接层为乙烯丙烯酸甲酯接枝的改性层,所述改性层的基材为PET,所述表面粘接层中乙烯丙烯酸甲酯的含量为20~3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内织物用贴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马来酸酐接枝的改性层密度为0.929~0.933g/cm3,熔融指数为3.2~4.5g/10min。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内织物用贴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乙烯丙烯酸甲酯接枝的改性层密度为0.945~0.955g/cm3,熔融指数为1.5~3.5g/10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织物用贴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层的主要组成LLDPE、mLLDPE和LDPE的质量比为(2~3):(2~3):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内织物用贴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mLLDPE的密度为0.910~0.920g/cm3,熔融指数为0.9~1.3g/10min;所述LDPE的密度为0.910~0.925g/cm3,熔融指数为1.5~2.1g/10min;所述LLDPE的密度为0.915~0.935g/cm3,熔融指数为1.8~2.2g/10min。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织物用贴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粘接层为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或马来酸酐接枝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LLDPE混合;所述马来酸酐接枝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LLDPE的质量比为1:(0.5~2.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内织物用贴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中马来酸酐接枝含量为2000~8000ppm。
10.一种车内织物用贴合膜复合织物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第一织物和第二织物;
S2:依次叠合所述第一织物、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车内织物用贴合膜和第二织物,并热复合;
所述热复合温度为145~155℃,压强为100~120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市格瑞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市格瑞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1279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无纺布边料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河道治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