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既有建筑门窗传热系数降低用多功能隔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12762.6 | 申请日: | 2021-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510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13 |
发明(设计)人: | 李静;蔡明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合立道工程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B1/32 | 分类号: | E06B1/32;E06B3/964;E06B7/10;E05F5/06;B01D53/04 |
代理公司: | 厦门原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101 | 代理人: | 黄伟敏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既有 建筑 门窗 传热系数 降低 多功能 隔热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既有建筑门窗传热系数降低用多功能隔热装置,包括门窗框架;固定条,固定装置于所述门窗框架的外缘边处;隔离框,形状与所述门窗框架相适配,所述隔离框是由框架型材拼接形成,所述框架型材的外缘边处分别一体化成型向外设有相应的连接凸沿,所述连接凸沿分别可拆卸连接到所述固定条上,所述隔离框的外端面抵接到所述门窗框架的内端面上;隔热净化材料层,所述框架型材上分别设有相应的隔离腔,所述隔热净化材料层包含覆盖于隔离腔的外侧壁上的隔热材料层,以及填充于所述隔热材料层和隔离腔内侧壁之间的颗粒状活性吸附碳层。本发明在不破坏既有建筑的窗框结构的基础上,便能够有效降低既有建筑外窗的整窗传热系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既有建筑门窗改造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既有建筑门窗传热系数降低用多功能隔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更新这一趋势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项目需改变其使用功能。例如:城市中难以租赁的办公楼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城市中的厂房、仓库改建为学校、老年人照料设施等。相应的,既有建筑的节能标准按国家规范,需满足改造后的建筑类型的节能要求。
2022年4月1日实施的《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 55015-2021第1.0.2条规定:“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以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的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营管理必须执行本规范”。
从国家节能规范来看,既有建筑外窗在涉及功能改造节能指标提升时,尚难以解决的问题是解决外窗的传热系数值(K)过大的问题,外窗遮阳系数一般可通过在玻璃上贴遮阳隔热膜的方式解决。既有建筑的外窗多为普通铝合金框,其传热系数值为6.5W/(m2·K),而改造后的建筑,由于国家节能目标的不断提高,其传热系数多要求在3.0W/(m2·K)以下。
由于近10年来我国多数建筑已采用中空玻璃、Low-E中空玻璃,其传热系数一般在1.8-3之间,虽然外窗玻璃传热系数已有简单的解决方法(贴隔热膜),但该方法对外窗整窗的传热系数的贡献不大,效果不明显。根据《福建省民用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工程做法及数据》-DBJT13-97-2015第73页所提供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改造建筑的整窗的传热系数K大部分均超过国标规范中多数情况下外窗整窗传热系数要小于3.0W/(m2·K)的要求。
为解决外窗整窗传热系数的技术问题,现有的手段是将普通铝合金框更换为断热铝合金框,从而使改造后的外窗能够达到整窗传热系数的要求。但是改造过程中,需要将所有的外窗拆除,而后重新制作满足改造后建筑功能要求的外窗,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实际存在极大的人工和材料的浪费,与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理念相背离。
因此,在不破坏既有建筑的窗框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一款能够有效降低既有建筑外窗的整窗传热系数的多功能隔热装置是本发明的研究目的。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既有建筑门窗传热系数降低用多功能隔热装置,该既有建筑门窗传热系数降低用多功能隔热装置能够有效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既有建筑门窗传热系数降低用多功能隔热装置,包括
门窗框架;
固定条,固定装置于所述门窗框架的外缘边处;
隔离框,形状与所述门窗框架相适配,所述隔离框是由框架型材拼接形成,所述框架型材的外缘边处分别一体化成型向外设有相应的连接凸沿,所述连接凸沿分别可拆卸连接到所述固定条上,所述隔离框的外端面抵接到所述门窗框架的内端面上;
隔热净化材料层,所述框架型材上分别设有相应的隔离腔,所述隔热净化材料层包含覆盖于隔离腔的外侧壁上的隔热材料层,以及填充于所述隔热材料层和隔离腔内侧壁之间的颗粒状活性吸附碳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合立道工程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合立道工程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127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