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反应后强度和抗碱性的焦粉固化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10926.1 | 申请日: | 2021-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140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周广宇;周康;王春章;周玺;蔡永红;周婕;赵晓伟;许英;曹中艳;程亚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远征冶金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大学;河南普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L5/10 | 分类号: | C10L5/10 |
代理公司: | 郑州利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200 | 代理人: | 张权 |
地址: | 475000 河南省开***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反应 强度 碱性 固化 材料 | ||
本发明是一种提高反应后强度和抗碱性的焦粉固化材料,有效解决了现有焦粉型焦反应性高、反应后强度低、抗碱性弱的技术问题,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多元树脂16‑22%、改性剂25‑35%、凝胶剂43‑55%;称取多元树脂16‑22%、改性剂25‑35%、凝胶剂43‑55%按比例加入搅拌机混合均化,然后再置入粉碎机将混合料粉碎至200目得到焦粉固化材料,采用本发明自然固结快、冷热强度高、使固废焦粉转化为用于冶炼的冶炼碳质冶炼原料,具有抗碱性能好、降低型焦反应性、提高反应后强度、固废资源利用率高等优点。可有效改变焦粉的分子结构,使其焦炭达到结焦效果好、结焦密度及强度高,有效降低焦炭的热反应,提高焦炭的热强度;通过使用本发明可有效节约炼焦优煤的用量,节约能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焦粉成型固化材料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提高反应后强度和抗碱性的焦粉固化材料。
背景技术
焦炭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能源,2020年我国焦炭产量达4.71亿吨,但在冶金、焦化、合金、化工等行业,由于生产、运输、应用过程中会产生产量为10%以上的焦粉,因焦粉粒度小、不符合工艺要求,导致众多焦化厂和钢铁企业多以普通燃料廉价出售或烧结配用,不仅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且又造成二次环境污染。
近年来,国内多家单位在焦粉成型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在粘结剂选择、成型工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部分企业将焦粉生产型焦作为重点项目产业化,但因采用的粘结材料不适应、冷热强度低,尤其是型焦抗碱性能低、反应性高及反应后强度差等原因,致使大部分企业生产的型焦不符合高温条件应用要求,而只能用作铁合金、化工等行业配用原料或作民用燃料。部分企业采用焦粉配加煤焦油、沥青做焦粉型焦,虽然获得较好效果,但因原料加热搅拌、干馏、炭化工序的污染问题,成为环保限批、叫停、取缔的重点。
因此,研发降低焦粉型焦反应性、提高反应后强度和抗碱性能的焦粉固化材料,对提高焦化固废焦粉资源化率、降低生产应用成本、减少焦煤应用量、促进完成双碳目标及低碳绿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反应后强度和抗碱性的焦粉固化材料,有效解决了现有焦粉型焦反应性高、反应后强度低、抗碱性弱的技术问题。
一种提高反应后强度和抗碱性的焦粉固化材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
多元树脂16-22%、改性剂25-35%、凝胶剂43-55%;其中;
多元树脂由苯酚、甲醛、三聚氰胺、腐植酸通过缩聚反应而成;
改性剂由氧化硼、硼泥、焦油渣、纳米氧化镁组成;
凝胶剂由微硅粉、铝灰、磺酸木质素组成;
制备方法为:
按重量百分比计:称取多元树脂16-22%、改性剂25-35%、凝胶剂43-55%按比例将上述原料加入搅拌机混合均化,然后再置入粉碎机将混合料粉碎至200目得到焦粉固化材料,密封包装即可应用。
优选的,所述多元树脂为多元耐高温树脂,其制备方法为:按质量份数计:
称60份甲醛溶液和4份稀氨水加入反应釜内,升温到60℃加入32份三聚氰胺和4份腐植酸,在70-80℃保持至完全溶解后冷却至60℃,再加入47份苯酚、50份甲醛溶液和3份氨水,调至Ph至8左右,继续加热至90℃保温3h,真空干燥箱脱水即得多元树脂。
优选的,改性剂按质量%计,称取焦油渣60%、硼泥6%、纳米氧化镁30%、氧化硼4%混合均化而成。
优选的,凝胶剂按质量%计,称取微硅粉15%、铝粉15%和磺酸木质素70%混合均化而成。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远征冶金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大学;河南普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远征冶金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大学;河南普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109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