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碳中和的石油化工厂区用藻类养殖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09785.1 | 申请日: | 2021-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927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吴功果;何四海;张其军;罗明辉;张林;李岗;吴开锦;邓高升;罗文伟;吕劲;王信才;蔡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油(广东)安全健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海油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中海油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24 | 分类号: | C12M1/24;C12M1/04;C12M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4057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中和 石油化工 厂区 藻类 养殖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碳中和的石油化工厂区用藻类养殖系统,包括多个跑道管、支撑跑道管的支架、提供水源的水源仓、提供营养液的处理后生活污水仓、补碳的二氧化碳仓;跑道管为透明椭环形结构,每个跑道管上均设有带有阀门的水源进管、营养液进管、二氧化碳补充管、换气管及采出管。本发明所述的藻类养殖系统将陆地石油化工厂区排放废物与藻类养殖相结合,充分利用了石油化工厂区能够提供的养殖所需条件,实现藻类的养殖。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藻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碳中和的石油化工厂区用藻类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碳中和是应对气候变暖的国际行动的一部分。2019年中国生产端人均排放7.28吨二氧化碳、消费端人均排放6.41吨二氧化碳,1900年至2019年中国人均累计排放 157.39吨二氧化碳。碳中和就是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被人为努力和自然过程所吸收。
微藻是地球上最早的光合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各类水体中和土壤、岩石表面,是地球上将二氧化碳与无机氮转化为有机物效率最高、规模最大的一类光合微生物,是地球大气层中氧气的最初来源。
微藻光合作用效率是高等植物的10倍以上,科学家的估算,为1名宇航员提供氧气需要种植13到15平方米的高等植物,而只需培养1立方米的藻类即可获得同样当量的氧气。
在地质史上,微藻的繁荣是形成现代化石能源的基础,可以说远古时代掩埋地下的微藻支撑了现代石油化工体系。在未来,人类或将基于微藻培养构建新型循环经济体系,通过微藻生物炼制获得生物能源、生物基可降解材料、精细化学品和健康医药产品的同时,实现碳与氮的循环利用,解决温室气体和工业污染物排放带来的环境问题。
微藻的生产(利用微藻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排放氧气的性能)是全球实现碳中和的主要技术之一。目前缺乏利用陆地石油化工厂区工人排放废物养殖藻类的碳中和技术,如果能将陆地石油化工厂区工人排放废物与藻类养殖相结合,充分利用石油化工厂区能够提供的养殖所需的条件,实现利用陆地石油化工厂区工人排放废物养殖藻类的碳中和技术,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将陆地石油化工厂区工人排放废物与藻类养殖相结合,充分利用石油化工厂区能够提供的养殖所需条件的基于碳中和的石油化工厂区用藻类养殖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碳中和的石油化工厂区用藻类养殖系统,包括:
跑道管,所述跑道管为透明椭环形结构;所述跑道管有多个,每个跑道管上均设有带有阀门的水源进管、营养液进管、二氧化碳补充管、换气管及采出管;每个水源进管均与水源主管连接,每个营养液进管均与营养液主管连接,每个二氧化碳补充管均与二氧化碳主管连接;
水源仓,所述水源仓与所述水源主管连接,并可通过水泵将所述水源仓内收集的雨水及厂区回用水送入所述水源主管内,以收集的雨水及厂区回用水为养殖藻类的水源;
处理后生活污水仓,所述处理后生活污水仓与所述营养液主管连接,并可通过营养液泵将处理后生活污水送入所述营养液主管内;以陆地石油化工厂厂区前处理过的生活污水作为养殖藻类光合作用的营养物质;
二氧化碳仓,所述二氧化碳仓与所述二氧化碳主管连接,并可通过气泵将二氧化碳送入所述二氧化碳主管内,二氧化碳仓与气泵连接的管路上可另设一与外界空气连接的带阀门的旁路管,通过气泵也可将空气泵入二氧化碳主管内;以陆地石油化工厂厂区处理后的二氧化碳、工人排放的二氧化碳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作为养殖藻类光合作用的碳源;
支架,所述支架支撑所述跑道管。
进一步的,所述二氧化碳补充管和所述采出管分别设置于所述跑道管的两个弧形端处,所述水源进管、所述营养液进管及所述换气管均设置于所述跑道管的两个直形管的内侧,每个换气管均与换气主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油(广东)安全健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海油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中海油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中海油(广东)安全健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海油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中海油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097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