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微通道连续流技术快速制备2,6-二氯吡啶-3-羧酸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07805.1 | 申请日: | 2021-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536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奇;张宇超;陈达;王雷;许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都创(重庆)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13/80 | 分类号: | C07D213/80;C07D213/803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31325 | 代理人: | 王函 |
地址: | 402660 重庆市潼***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通道 连续流 技术 快速 制备 吡啶 羧酸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一种基于微通道连续流技术快速制备2,6‑二氯吡啶‑3‑羧酸的方法,改传统釜式反应为连续化工艺,大大降低有机金属反应的危险系数,且使溶剂用量和种类大幅减少,为2,6‑二氯吡啶‑3‑羧酸的生产合成提供了一种安全、绿色、高效、成本低廉的工艺方法,使反应在可控的连续化条件下,获得与釜式工艺相当的产品,收率86%,纯度99%,该工艺可显著提高生产效率,最大程度上抑制放大效应,实现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2,6-二氯吡啶-3-羧酸的合成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微通道连续流技术快速制备2,6-二氯吡啶-3-羧酸的方法。
背景技术
2,6-二氯吡啶-3-羧酸,分子式:C6H3Cl2NO2,是一种重要的有机中间体,其自身及下游产品如:6-氯-2-甲氧基烟酸、2-氨基-6-氯烟酸、2,6-二氯吡啶-3-羰酰氯、2,6-二氯-3-乙酰基吡啶等,在医药化工、精细化学品、功能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均具极高的附加价值。传统2,6-二氯吡啶-3-羧酸的制备釜式工艺已相对成熟,一般在低温下,以2,6-二氯吡啶为原料,以格式试剂或有机锂试剂做低温拔氢试剂,以各种形式的二氧化碳进行插羰。
Terence P.Ke l l y等人在[J.Labe l l ed.Cpd.Rad iopharm.,2001,44,451–457.]中以n-BuLi为锂化试剂,以过量的CO2进行插羰,得到以4-羧酸为主的异构体混合物,重结晶后以52%的收率得到异构体2,6-二氯吡啶-4-羧酸。
D.Laeckmann等人在[Bioorg.Med.Chem.,2002,10,1793–1804]中,将2,6-二氯吡啶溶液滴入超低温现制的LDA,超低温反应0.5h后升温至0℃,再将反应液倒入CO2-乙醚溶液进行插羰反应,经重结晶收率约60%;发明专利US2004142930A1采用了类似的制备方法,其插羰过程是将反应液滴入干冰中室温过夜,收率约69%;而发明专利CN109485601A为避免放大规模下通入CO2利用率低的弊端,开辟了一种固定CO2的新方式,将CO2通入DBU的有机溶剂中形成DBU-CO2络合物,再滴入锂化后反应液,室温搅拌过夜,该方式在145Kg的放大规模下,取得84%的收率。
有机金属试剂的共性就是大量滴加情况下,搅拌不均则容易局部大量放热,轻则损坏物料,重则导致喷料,故上述传统釜式工艺条件,在放大规模下均需长时间的滴加以控制所需低温,生产效率不高,且工艺重复性也会因放大效应存在问题,此为弊端之一;为提高CO2的利用率,无论是引入受管制试剂乙醚,还是DBU等有机碱,都会提高生产成本,且增加产品纯化负担和三废的产出,此为弊端之二。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2,6-二氯吡啶-3-羧酸合成中存在的安全性、技术性等诸多不足之处,本发明将最简单的传统合成路径与微通道连续流技术相耦合,使合成过程连续化,降低有机金属反应的危险系数;使CO2直接在微通道中参与反应,减少了有机试剂使用的种类和数量,响应国家绿色低碳的政策,大大降低了三废的产出,使反应过程更安全、环保、高效,并可通过微反应器数量的叠加、适当的尺寸放大,最大程度上抑制放大效应,实现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通道连续流技术快速制备2,6-二氯吡啶-3-羧酸的方法,该方法以2,6-二氯吡啶和二氧化碳为原料,以有机金属试剂为拔氢试剂,在微反应器通过气液两相反应生成2,6-二氯吡啶-3-羧酸,所述合成方法包括M-H交换和亲核插羰反应两步反应,具体步骤如下:
(1)M-H交换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都创(重庆)药业有限公司,未经都创(重庆)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078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