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综合分层分区的逻辑拓扑分层布局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06439.8 | 申请日: | 2021-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052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任传伦;张先国;徐军化;杨天长;尹誉衡;刘恒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中电科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L41/12 | 分类号: | H04L4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丰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81 | 代理人: | 李学康 |
地址: | 10008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综合 分层 分区 逻辑 拓扑 布局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合分层分区的逻辑拓扑分层布局方法,首先将计算机网络逻辑数据划分为网络物理层、逻辑网络层、社会层三个层次,然后分析各层目标要素的映射关系,实现层间拓扑关联,再通过计算节点关键度,进行逻辑节点关键度判定和拓扑分区布局划分,实现分层、分区相结合的多种逻辑拓扑结构构造。本发明综合考虑层间拓扑关联关系和拓扑分区布局,形成拓扑分层布局,将拓扑布局计算分解成为层间拓扑关联计算和拓扑分区布局两个部分,从同层布局和层间关系两个角度降低拓扑分层布局的复杂度,解决了直接进行拓扑布局计算会造成等待时间过长和资源占用过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安全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综合分层分区的逻辑拓扑分层布局方法。
背景技术
网络空间存在大规模、多元异构、层次分布广泛、实时性强和地理位置不确定的业务逻辑数据,业务逻辑数据的拓扑结构能够清晰、直观展示复杂、实时的网络拓扑结构,提高用户理解度,为逻辑数据分析、查询及深度感知提供数据支撑,因此需要进行逻辑拓扑布局。当前用于逻辑拓扑布局计算的资源有限,直接进行拓扑布局计算会造成等待时间过长、资源占用过高的问题。
现存的逻辑拓扑布局技术中的一类主要是针对物理层面少量、局部的实体设备进行拓扑布局,无法展示全部逻辑节点的拓扑关系,另一类是针对拓扑分层布局中的节点直接计算通联关系,实现完整的逻辑节点拓扑分层布局,会面临计算量大、等待时间过长、资源占用过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存的逻辑拓扑布局技术所存在的无法展示全部逻辑节点的拓扑关系或计算量大、等待时间过长、资源占用过高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合分层分区的逻辑拓扑分层布局方法,其综合考虑层间拓扑关联关系和拓扑分区布局,形成拓扑分层布局,将拓扑布局计算分解成为层间拓扑关联计算和拓扑分区布局两个部分,从同层布局和层间关系两个角度降低拓扑分层布局的复杂度,解决直接进行拓扑布局计算会造成等待时间过长和资源占用过高的问题。拓扑分层布局建立在逻辑数据分层的基础上,通过对同层拓扑分区布局和层间拓扑关键关系建立,构建拓扑分层布局。
所述的节点关键度,由属性关键度与体系关键度相加计算得出。属性关键度和体系关键度按照节点属性和通联关系中所处位置不同获取相应取值,最终得出节点关键度,以此影响拓扑分区布局中节点位置。
所述的拓扑分区布局,根据节点通联关系和节点关键度,划分网络区域,形成同层级拓扑分区布局。
所述的拓扑分层布局,结合拓扑分区布局和层间拓扑关联关系,明确网络物理层、逻辑网络层和社会层之间的连接关系,形成跨层的拓扑分层布局。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合分层分区的逻辑拓扑分层布局方法,首先将计算机网络逻辑数据划分为网络物理层、逻辑网络层、社会层三个层次,然后分析各层目标要素的映射关系,实现层间拓扑关联,再通过计算节点关键度,进行逻辑节点关键度判定和拓扑分区布局划分,实现分层、分区相结合的多种逻辑拓扑结构构造。
本发明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
S1,网络逻辑数据分层,通过分析计算机网络空间逻辑数据分类分层体系,将其按照不同介质和特征划分为三个层面,其中网络物理层的数据指物理空间中具有实际形态的实体和设备的数据,包括网络节点、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移动终端、打印机、扫描仪、摄像头等实体设备的数据,该数据包括设备品牌、设备型号、硬件参数等;逻辑网络层的数据没有对应的实际物理形态,是指网络物理层的实体设备上搭载的软件、协议、端口、IP地址等数据,其用于描述构建逻辑网络层级的通联关系;社会层的数据是指能够代表设备用户身份和角色的账号信息。
S2,网络逻辑数据的层间拓扑关联,在网络逻辑数据分层的基础上,以社会层信息为基准,分别形成用户-设备和用户-软件的对应关系表,根据跨层映射关系和逻辑网络层通联关系形成目标对象的拓扑关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中电科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中电科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064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