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轨轨底表面检测打磨装置及打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05972.2 | 申请日: | 2021-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932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兴东;董浩哲;唐伟;吴宗武;杨雅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4B19/00 | 分类号: | B24B19/00;B24B49/12;B24B27/00;B25J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哌智科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45 | 代理人: | 张元媛 |
地址: | 430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轨 表面 检测 打磨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轨轨底表面检测打磨装置及打磨方法,本发明包括载物小车、打磨机械臂和视觉检测模块;所述打磨机械臂安装在载物小车上,所述视觉检测模块固定在打磨机械臂的第四节机械臂末端;装置工作过程中,小车沿着备检钢轨前进,打磨机械臂可以调整为检测姿态,使得视觉检测模块正面朝向钢轨的底部,成像后通过图像处理的方法提取外观缺陷;发现缺陷后,对缺陷部位进行定位,机械臂调整为打磨姿态,使视觉检测模块背向轨底,模块中的旋转底座旋转90°,使得相机与光源收纳到保护外壳中,并对轨底缺陷部位进行打磨操作。本发明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检测精度和效率好、视觉检测模块防尘效果好,检测结果可保存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钢轨处理的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钢轨轨底表面检测打磨装置及打磨方法。
背景技术
钢轨是轨道交通建设中最基础的部分,在钢轨的生产过程中,会因为加工工艺、生产环境和操作人员的原因,导致钢轨底面出现裂纹、轧痕、压痕和划伤等缺陷。这些缺陷降低了钢轨轨底的表面质量,降低钢轨的性能。在使用过程中,钢轨会受到车轮的压力,存在的这些缺陷会逐渐向内部扩展,严重时可造成钢轨断裂,因此,及早发现并处理这些缺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常情况下,钢轨S2通过钢轨支架S1支撑在车间里(如图1所示),目前在钢厂中,主要是人工对钢轨轨底进行检测和处理。工人以目视检测的方式检查钢轨轨底是否存在裂纹、压痕等缺陷,在发现缺陷后,再将缺陷部位用手持打磨机打磨平整。
对于所述的检测和处理的方式,存在不足之处。首先,人工检测的检测结果具有主观性,并且与检测人的经验相关;其次,长时间的检测会造成人眼疲劳,效率低下,还可能会存在漏检的情况;最后,钢轨是放在支架上等待检测的,工作人员在对钢轨轨底检测和打磨的时候,需要长时间仰头,打磨产生的灰尘也会对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所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钢轨轨底表面检测打磨装置及打磨方法。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钢轨轨底表面检测打磨装置及打磨方法,包括载物小车、打磨机械臂和视觉检测模块;
载物小车包括小车车身,在小车车身前后分别转动安装有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在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的两端均安装有车轮,车轮与地轨滑动接触,在第一转动轴上安装有第一传动齿轮,小车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小车车身的下方,所述小车驱动电机位于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之间,小车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减速器的输入轴相连接,减速器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二传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相互啮合,显示屏安装在小车车身的侧面,控制主机安置于小车车身底部;
打磨机械臂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小车车身之上,所述小车车身上表面开设有凹槽,第一电机安装在所述底座的下方,且所述第一电机嵌设在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底座,且其输出轴的端部连接有第一节机械臂,所述第一节机械臂侧面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第一节机械臂,且其输出轴的端部连接有第二节机械臂,所述第二节机械臂的侧面安装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第二节机械臂,且其输出轴的端部连接有第三节机械臂,第四电机内置安装在第三节机械臂内,所述第四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第四节机械臂,所述第四节机械臂末端连接有机械臂支座和视觉检测模块,所述机械臂支座呈U形结构,第五节机械臂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械臂支座上,所述机械臂支座的侧面安装有第五电机,所述第五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五节机械臂的转轴相连,所述第五节机械臂上固定安装打磨电机,所述打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砂轮。
视觉检测模块,包括一个呈圆柱形的空心保护外壳,在保护外壳底部的圆心部位设置有一个马达,马达的输出端连接旋转底,旋转底座整体处于保护外壳之中,在旋转底座上开有两个圆心角为45°的扇形结构的凹槽,对称分布在旋转底座上,在两个凹槽中均安装相机和光源,保护壳的顶部开有和凹槽相同形状的开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059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