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杂情况下的致密油藏压裂井试井模拟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05364.1 | 申请日: | 2021-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019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郭晶晶;王思博;王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8 | 分类号: | G06F30/28;G06F111/10;G06F113/08;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成都方圆聿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1 | 代理人: | 邓永红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杂 情况 致密 油藏 压裂井试井 模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杂情况下的致密油藏压裂井试井模拟方法,其包括:构建同时考虑了压裂缝的变导流效应、储层的应力敏感效应及储层的径向非均质性的,能同时准确模拟井底压力和不同裂缝部位产液状况的致密油藏压裂井试井模型。本发明可为压敏性复合致密油藏变导流裂缝的开采提供更全面的、能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影响的不稳定试井模型和模拟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试井模拟方法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油气井试井是获取油气藏动态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它是认识油气藏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技术。通过试井,可获得深埋在地下的油气藏的一些重要动态参数,如地层渗透率、井筒污染系数等。建立正确可靠的不稳定试井模型并准确地对油气井的压力动态进行模拟,是试井分析技术的操作基础和必要前提。
致密砂岩型油气井的油藏渗透率极低,其油藏不经压裂改造一般不具有工业产能,前人研究表明致密砂岩储层中还存在显著的应力敏感效应和非均质性。
然而,在不少现有技术对压裂井试井模型及压力动态刻画的深入研究中,所构建的模型几乎都集中于导流能力均匀的压裂缝情况(无论是有限导流还是无限导流压裂缝),很少考虑导流能力随压裂缝不同部位而变化(即变导流)的情况,而大量实验及应用数据表明,裂缝在不同部位的导流能力非定值,而是沿裂缝延伸方向逐渐减小,其原因包括:在压裂时,压裂液首先压开近井地带地层,再向外延伸,而支撑剂也首先进入近井地带的压裂缝,再沿着裂缝向远端输送等。
少数现有技术对变导流压裂缝的试井模型及井底压力动态模拟方法进行了研究,但仍存在诸多不足,如:有的模型求解是在真实时间域内进行的,模型的解形式包含二重级数、幂积分函数、误差函数等,导致其过于复杂,难以准确计算;有的模型在求解时将随位置变化的无因次导流系数过早地提出积分号外以便处理,从而导致理论的严密性不足;几乎所有变导流压裂缝试井模型仅针对单区域的储层,对于非均质性较强的致密储层适用性有限;有的模型通过引入积分,将无因次导流系数与横坐标组合在一起,从而实现压裂缝变导流能力的处理,但其构建过程过于繁琐,更重要的是无法通过模拟获得不同裂缝部位的产液状况。
综上,现有技术中缺乏可通过解析法或半解析法求解的,综合有效考虑了压裂缝变导流特征、储层应力敏感效应和储层径向非均质特点的,能同时准确模拟井底压力和不同裂缝部位产液状况的致密油藏压裂井试井模型及其模拟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的试井模拟方法,该方法基于同时考虑裂缝变导流、储层应力敏感、储层径向非均质性而构建的致密油藏压裂井试井模型进行,该模型可准确地模拟多重因素影响下的压裂井井底压力瞬态,以及不同时刻从地层流入裂缝不同部位的流量分布状况等模拟数据,为复杂情况下的压裂井试井及其产能影响因素定量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实施工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复杂情况下的致密油藏压裂井试井模拟方法,其包括:
构建同时考虑了压裂缝变导流效应、储层应力敏感效应、储层的径向非均质性的,能同时准确模拟井底压力变化和裂缝不同部位产液状况的致密油藏压裂井试井模型;
其中,
所述变导流效应是指压裂缝渗透率随位置不同而发生变化;
所述应力敏感效应是指油藏渗透率随压力的变化而变化;
所述径向非均质性是指储层内区(I区)的渗透率、孔隙度、综合压缩系数与外区(II区)不同。
优选的,所述井底压力变化包括油井在给定产量下,井底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所述裂缝不同部位产液状况包括从地层流入压裂缝不同部位的流量大小的状况。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致密油藏压裂井试井模型的构建包含以下设定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053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