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铁尾矿-脱硫灰-钢渣多元体系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05241.8 | 申请日: | 2021-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560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1 |
发明(设计)人: | 赵俭斌;王启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 |
代理公司: | 沈阳之华益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21218 | 代理人: | 韩凌宇 |
地址: | 130114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尾矿 脱硫 钢渣 多元 体系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铁尾矿‑脱硫灰‑钢渣多元体系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每方混凝土包括以下重量的原料:水180kg、水泥240‑260kg、铁尾矿基掺合料143‑208kg、机制砂720kg、铁尾矿废石1150 kg、减水剂4 kg;所述铁尾矿基掺合料是由以下组份按下述重量份数比组成:铁尾矿:脱硫灰:钢渣:氯化钙:硅灰=2:1:1:1:0.2。本发明使用铁尾矿基掺合料替代部分水泥,减水水泥使用量,利用机制砂和铁尾矿废石替换天然骨料,减小环境压力,缓解天然资源紧张局势,大大节约经济成本。采用梯级机械活化激发铁尾矿活性,改善拌合物工作性能和混凝土孔结构,弥补机制砂天然缺陷,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特别是涉及铁尾矿-脱硫灰-钢渣多元体系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发展、社会进步以及经济发展,矿产资源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开发,促进了国家的兴旺发达。与此同时,矿产资源利用过程中形成了大量不宜分选回收再利用的尾矿废弃物,造成了矿产资源极大的浪费以及地质环境问题。因此,尾矿的资源化利用是矿产资源绿色化发展的前提。随着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铁尾矿存储量以及其增长速率正日益迅猛增长,已成为堆积量最多但利用率最低的一种固体废弃物。目前我国尾矿的堆积总量已超过146亿t,铁尾矿的存储量达到50亿t,而其综合利用率却不到10%,与综合利用率已达到60%的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是非常大的。铁尾矿的大量堆存不仅极大浪费了土地资源,还大量增加了尾矿库维护成本,同时造成了环境污染,极大的危害着当地的生态环境。因此,积极开展铁尾矿大宗有效综合利用工作已迫在眉睫。
近年来,铁尾矿的资源化利用主要集中在金属的二次回收、水泥的生产制备、土壤改良剂以及矿井充填等领域,有效的发挥其本身的 有价金属、富含硅元素以及微量元素的优势,为其资源化利用开辟了途径。然而,作为一种富硅尾矿材料,铁尾矿晶体结构组成中富含的非活性硅酸盐矿物,可经高温、机械力以及化学活化等手段处理后,使其结晶程度降低,晶格缺陷变大,提高其潜在的火山灰胶凝活性,可用于混凝土的矿物掺合料,大幅的提高其利用率和降低存储量,促进其资源化利用的发展。铁尾矿经高温热处理活化后其胶凝活性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但其工艺复杂,成本大幅提高,阻碍了其作为矿物掺合料的发展。较高温热活化而言,机械力与化学活化手段无须高温煅烧、工艺流程较简单,可实现节约能源和资源的目的。然而,铁尾矿经单一机械力与化学活化后其潜在的火山灰激发效率较低,无法满足混凝土掺合料的需求。并且单一铁尾矿掺合料的引入,反应初期活性低,形成少量的水化产物,导致其孔隙率增大,抗压强度较低,对混凝土早期强度和工作性能有负面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铁尾矿-脱硫灰-钢渣多元体系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梯级机械活化激发铁尾矿活性,改善拌合物工作性能和混凝土孔结构,弥补机制砂天然缺陷,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好。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铁尾矿-脱硫灰-钢渣多元体系混凝土,每方混凝土包括以下重量的原料:
水180kg、水泥240-260kg、铁尾矿基掺合料143-208kg、机制砂720kg、铁尾矿废石1150 kg、减水剂4 kg;所述铁尾矿基掺合料是由以下组份按下述重量份数比组成:铁尾矿:脱硫灰:钢渣:氯化钙:硅灰=2:1:1:1:0.2。
进一步地,所述机制砂为三区细砂,细度模数为2.1,石粉含量为1-2%。
进一步地,所述水泥为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进一步地,所述铁尾矿废石为5-20mm连续级配粗骨料,含泥量0.2%,针片状含量2%,压碎指标为7%,岩石抗压强度为86MPa。
进一步地,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
铁尾矿-脱硫灰-钢渣多元体系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0.08mm方孔筛对铁尾矿进行筛分分级,筛下部分用于制作掺合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建筑科技学院,未经吉林建筑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052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