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级电渗微泵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04557.5 | 申请日: | 2021-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934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1 |
发明(设计)人: | 章泽波;高猛;叶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未名信科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42 | 分类号: | A61M5/142;H01R9/00;H01R11/11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董李欣 |
地址: | 311200 浙江省杭州市萧***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级 电渗微泵 | ||
本发明属于电渗微泵技术领域,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级电渗微泵,包括外壳,多个电渗微泵、四个金属引线柱和四个引导件,外壳内形成腔体,腔体的壁面上设有四个电极引线槽和四个两个多孔膜固定结构;金属引线柱以一一对应的方式设于电极引线槽内,其中两个金属引线柱用于与电渗微泵的其中一个电极连接以形成电渗微泵的正极,另外两个金属引线柱用于与电渗微泵的另一个电极连接以形成电渗微泵的负极;引导件与金属引线柱以一一对应的方式连接,引导件的一端与金属引线柱连接,另一端与外部电源连接。该多级电渗微泵,在高密度多级串联电渗微泵中设置金属引线柱,并通过引导件将微泵驱动电极进行电引出,结构紧凑,电引线少。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渗微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级电渗微泵。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在药物输运方面,电渗微泵由于不存在机械运动部件,对药物大分子不会造成结构损坏而降低药效,具有非常好的应用潜力。通过精确调控驱动电压,电渗微泵不仅可以提供精密给药量,另外在血糖、血压监测反馈下,还能够用于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精准靶向给药治疗。但是传统多孔薄膜结构设计的电渗微泵泵压偏低,往往难以达到人体经皮穿刺给药需求,这主要是因为多孔薄膜电渗驱动孔道长度极短(一般在几个到几十微米),无法产生高泵压的泵药驱动力。
多孔薄膜的串联设计,增加电渗驱动孔道有效长度是提高电渗微泵泵压的常用解决方案,但多孔薄膜两侧的微电极在串联集成时,电极引线的引出及集成又会大大增大泵体体积,也会增加泵体封装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渗微泵结构不够紧凑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级电渗微泵,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内形成腔体,所述腔体的壁面上设有多个电极引线槽和多个多孔膜固定结构;
多个电渗微泵,所述电渗微泵设于所述腔体内,所述多孔膜固定结构用于固定所述电渗微泵的多孔薄膜;
多个金属引线柱,所述金属引线柱以一一对应的方式设于所述电极引线槽内,部分所述金属引线柱用于与所述电渗微泵的其中一个电极连接以形成所述电渗微泵的正极,另一部分所述金属引线柱用于与所述电渗微泵的另一个电极连接以形成所述电渗微泵的负极;
多个引导件,所述引导件与所述金属引线柱以一一对应的方式连接,所述引导件的第一端与所述金属引线柱连接,所述引导件的第二端穿出所述外壳,所述引导件用于将所述电渗微泵与外部电源连接。
本发明提出的多级电渗微泵,在高密度多级串联的电极-多孔薄膜-电极三明治结构的微泵中设置金属引线柱,并通过引导件将微泵驱动电极进行电引出。金属引线柱制备容易、集成方便,解决传统高密度串联微泵电极使用大量金属引线穿过微泵外壳进行电引出导致的泵体尺寸大、电互联不可靠等问题,这种电引出方法不仅可以在泵内狭小空间内短距离实现高密度串联微泵电极的直接电引出,有利于高密度串联集成微泵实现小尺寸的应用需求,还可以避免电引出的短路等问题,非常适于高密度集成电渗微泵。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多级电渗微泵,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引线柱沿其轴向设有至少四个电极槽,所述电极槽的深度方向沿所述金属引线柱的径向设置,沿所述金属引线柱的轴向方向布置有多个所述电渗微泵,所述电渗微泵包括两个电极和一个多孔薄膜,所述电极插接在所述电极槽中,所述多孔薄膜插接在所述薄膜槽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未名信科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未经杭州未名信科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045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