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热计量的分户温度控制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01872.2 | 申请日: | 2021-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178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白烨;彭烁;钟迪;黄永琪;安航;周贤;姚国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1/00 | 分类号: | F24D11/00;F24D19/1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朱海临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区北七***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计量 分户 温度 控制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热计量的分户温度控制系统及方法,包括热力站、分户储热罐、换热器、供水管、回水管和分户循环泵,每个热用户配置有所述分户储热罐和所述换热器,且每个热用户配置的所述换热器与对应的所述分户储热罐连接,所述换热器上设置有所述分户循环泵;所述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热力站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分户储热罐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分户储热罐的输出端于所述回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回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热力站的输入端连接。本发明能够有效的防止分户循环泵的频繁开关对热网造成波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供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热计量的分户温度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供热行业中,目前普遍采用按面积收费的热费缴纳方式,这种全天不间断的供热模式,对于楼宇无人情况势必会产生浪费。因此,热计量供热模式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在传统的供热模式中,由于保温差、靠边、距离热源远等原因,在同一热网温度下,若干热用户家中无法达到适宜温度,在按面积收费供热模式中,可通过安装分户循环泵的目的来实现供热系统热力平衡;但是在热计量模式下,分户循环泵的频繁开关势必会对热网产生较大波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热计量的分户温度控制系统及方法,有效的防止分户循环泵的频繁开关对热网造成波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用于热计量的分户温度控制系统,包括热力站、分户储热罐、换热器、供水管、回水管和分户循环泵,每个热用户配置有所述分户储热罐和所述换热器,且每个热用户配置的所述换热器的热端与对应的所述分户储热罐连接,所述换热器上设置有所述分户循环泵;所述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热力站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分户储热罐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分户储热罐的输出端于所述回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回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热力站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供水管上设置有二网供水管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二网供水管阀门设置在所述供水管上靠近所述热力站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回水管上设置有二网回水管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二网回水管阀门设置在所述回水管上靠近所述热力站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供水管上设置有楼阀。
进一步地,所述供水管上设置有总循环泵。
进一步地,所述分户储热罐中填充有相变材料,所述换热器的冷端埋设在所述相变材料中。
一种用于热计量的分户温度控制方法,应用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所述热力站通过所述供水管和所述回水管向所述分户储热罐输送热量,所述分户储热罐将热量进行储存,当热用户对应的所述换热器上的所述分户循环泵打开时,所述分户储热罐向所述换热器放热,当热用户对应的所述换热器上的所述分户循环泵关闭时,所述分户储热罐停止向所述换热器放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热计量的分户温度控制系统,在使用时,热力站通过供水管和回水管向分户储热罐输送热量,分户储热罐将热量进行储存,当热用户对应的换热器上的分户循环泵打开时,分户储热罐向换热器放热,当热用户对应的换热器上的分户循环泵关闭时,分户储热罐停止向换热器放热。由此可见,本发明通过给每个热用户配置加装了分户储热罐,利用分户储热罐将供热系统的热量进行储存,使得分户储热罐在热用户与供热系统之间起到一个中转的作用,当热用户根据自身情况需要开关分户循环泵时,就不会对热计量模式下的热网温度造成频繁波动,同时还可以稳定热网温度,也就是说,本发明能够有效的防止分户循环泵的频繁开关对热网造成波动。
进一步地,供水管上设置有二网供水管阀门,便于对供水系统的开启与关闭进行灵活方便的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018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