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纤维素增强充填料浆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01670.8 | 申请日: | 2021-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954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付建新;宋卫东;汪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24/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于春晓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纤维素 增强 充填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纳米纤维素增强充填料浆的制备方法,属于采矿充填技术领域。该方法将纳米纤维素干粉与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粉体机械搅拌混合均匀,同时进行过紫外光照射处理,通过给料器加入充填料仓中混合搅拌;搅拌均匀后,将充填料浆通过管道泵送输送至井下采空区充填施工。本发明通过纳米纤维素与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复配增强充填料浆,纳米纤维素可有效提高料浆的水化程度,改善料浆保水性及和易性,大大增加充填体致密性及强度,羧甲基纤维素钠有助于纳米纤维素的分散,加快尾砂絮凝沉降,提高充填料浆浓度,增加充填体的致密性,从而提高了充填料浆的力学性能,降低充填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矿充填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纳米纤维素增强充填料浆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深部开采是未来矿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深部开采面临着复杂的工程地质环境,尤其是高地应力引发的地压灾害,是未来深部开采的核心问题之一。为有效解决深部开采的地压问题,充填法成为深部矿体的首选开采方法之一。
所谓充填法开采,就是矿体开采结束后,将形成的采空区进行填充,以支撑围岩,防止采空区的突然冒落破坏,引发连锁地压灾害。常用的充填材料主要是将矿山尾砂固废、水泥和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形成一定浓度的料浆,通过管道输送到采空区中,充填料浆固化后具有一定的强度,可实现对围岩的支撑、变形控制、应力转移等作用。
然而,随着开采深度的持续增长,对充填体的强度要求越来越高,影响强度的主要原因包括水泥用量、料浆浓度、地下水及管理等。为满足深部开采对充填的要求,通常采用膏体充填的方法,即通过对充填站进行改造或重建,采用深锥浓密机替代传统砂仓,可有效提高料浆浓度,提升充填体的强度,大量实际生产经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效果,但该方法需要投入大量的设备,技术要求高,生产规模较小的矿山无力承担高昂的投入,限制了膏体充填法的发展。
同时,也有学者通过添加外加剂改善充填体质量,如纤维增强材料(玻璃纤维、聚丙烯纤维、碳纤维等)、粉煤灰、矿渣等,但这些材料对充填体强度提升跳过有限,且不会降低水泥用量。另外,也有采用其他胶凝材料替代水泥,改善充填体性能,但胶凝材料与水泥相比性能没有显著提升,且成本仍然较高。因此,亟需创新现有的充填体配比技术,提高充填体性能,满足深部开采对充填材料强度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深部开采环境对充填体要求高、充填难度大、充填设施投资高、质量难以保障等问题,提供一种纳米纤维素增强充填料浆的制备方法,可大大增强充填料浆的保水性、和易性及屈服应力,形成的充填体强度高、结构致密,而在满足强度需求的条件下,减小水泥单耗,降低充填成本。
该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S1:将纳米纤维素干粉与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粉体在搅拌仓中混合,通过机械搅拌均匀,并同时进行紫外光照射处理;
S2:S1中混合均匀后的混合料经搅拌仓底部转载至皮带运输机上,向给料器运输,皮带运输机两侧间隔1m~2m均匀放置紫外光发生设备进行紫外光照射;
S3:皮带运输机将混合料送至给料器后,逐次向充填料浆搅拌仓中添加,添加过程中保持高速搅拌,保证搅拌均匀;搅拌均匀后,将充填料浆通过管道泵送输送至井下采空区充填施工。
其中,S1中纳米纤维素干粉为经酸解法、氧化法或高压均质法等手段制备的纤维素纳米纤维(CNF)或纳米纤维素晶(CNC),粒径范围为30~100nm。
S1中纳米纤维素干粉用量为S3中充填料浆中水泥质量的0.01%~1%。
S1中羧甲基纤维素钠粉体用量为S3中充填料浆中水泥质量的0.2%~1%。
S1中搅拌仓机械搅拌采用磁力搅拌器或顶置式搅拌器,搅拌速率为50~100r/min,连续搅拌时间1~2h。
紫外光采用高压汞灯产生,汞蒸气压力为105~106kPa,波长300~400nm,持续照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016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