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获得凤眼莲无菌苗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99985.3 | 申请日: | 2021-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758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尤毅;秦红杰;邹春萍;朱根发;王代容;陈金峰;吴昊平;钟荣辉;杨思雨;陈德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崔自京 |
地址: | 51063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获得 凤眼 菌苗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获得凤眼莲无菌苗的方法,对凤眼莲植株进行前处理,获得消芽体;将芽体插入固体培养基中,28℃,暗培养,转入固体培养基中培养至新芽长出,切除黑化老化部位,转入固体培养基中,28℃,暗培养,再在固体培养基中培养至匍匐茎上长出新芽,用解剖刀切断后,去除新芽基部的匍匐茎,转入固体培养基中培养至匍匐茎上长出新芽;重复上一步骤;去除匍匐茎后的母株,切除老叶及黑腐组织,转入液体培养基1中培养,若有匍匐枝长出,去除黑腐组织及多余的匍匐枝,转入液体培养基1,母株转入液体培养基2;循环培养,获得无菌子代凤眼莲。该方法有效去除凤眼莲细菌污染,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大群体数量的无菌苗,复制性强,易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凤眼莲组织培养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快速获得凤眼莲无菌苗的方法。
背景技术
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s)又称水葫芦,是一种漂浮性水生植物,不仅可做为饲料和肥料,还具有极强的抗污染能力,可有效去除水体中的N、P、K、酚、氰、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可以抑制藻类繁生,在污水净化和富营养化水体治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凤眼莲植株表面着生了丰富多样的微生物,当被用作试验材料研究净化机理时,因无法证明其净化作用是由凤眼莲本身产生的,还是凤眼莲表面微生物的作用产生的。因此,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获得无菌苗,以此作为科研材料,是研究其净化机理中的重要环节。
但是,凤眼莲无法离开水面生存,且植株的芽点被层层包裹,幼嫩部位常常有难以去除的黏液,故在培养无菌苗的过程中,难以彻底除去植株表面的微生物,尤其是细菌,难以获得真正的无菌苗。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快速获得凤眼莲无菌苗的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获得凤眼莲无菌苗的快速繁殖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快速获得凤眼莲无菌苗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前处理:对凤眼莲植株进行前处理,获得消毒风干的芽体;
2)组织培养:将步骤1)所得芽体插入固体培养基中,28℃,黑暗培养12h,转入固体培养基中培养至新芽长出,培养时L:D为12:12;
3)再次组织培养:在超净台中取出凤眼莲外植体,用解剖刀切除黑化老化部位,转入固体培养基中,28℃,黑暗培养12h,再在L:D为12:12的固体培养基中培养;
4)转接:培养至匍匐茎上长出新芽,用解剖刀切断后,去除新芽基部的匍匐茎,转入固体培养基中在温度28℃,L:D为12:12的环境下培养至匍匐茎上长出新芽;重复步骤3);
5)增殖:去除匍匐茎后的母株,切除老叶及黑腐组织后,转入液体培养基1中在温度28℃,L:D为12:12的环境下培养30d后转接,若有匍匐枝长出,用解剖刀切下,去除黑腐组织及多余的匍匐枝,转入液体培养基1,母株转入液体培养基2;
6)循环培养:反复循环培养,获得无菌子代凤眼莲。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1)中,所述前处理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11)取回已长出匍匐枝的凤眼莲,在清水中培养1周,去掉匍匐枝,距离茎基部2-3cm处剪去叶片,除去根部,用清水洗净后,放在通风处彻底吹干;
12)把多余的叶柄及茎部去除,仅留中间最大的芽,切根的时候不要伤到中间的芽,用洗涤剂清洗1-2遍,风干;
13)芽体风干后,用75%浓度的酒精表面消毒30s,转入超净台操作,取出后用无菌水冲洗一遍,灭菌吸水纸吸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研究所,未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999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