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变吸附宽度真空传动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99042.0 | 申请日: | 2021-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569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利;闫洪嘉;张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明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20/12 | 分类号: | B65H20/12 |
代理公司: | 南昌市赣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40 | 代理人: | 徐彩练 |
地址: | 336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变 吸附 宽度 真空 传动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变吸附宽度真空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吸附机构和传动机构,真空吸附机构包括真空管道和导流扇形口,导流扇形口内设有吸附宽度调整机构,吸附宽度调整机构包括可伸缩柔性折叠布和伸缩机构,可伸缩柔性折叠布设有两件,分别设于导流扇形口的左、右两侧,用于遮挡扇形槽槽底左、右两侧的的第一吸风孔,伸缩机构可带动左、右两件可伸缩柔性折叠布相向或相背同步直线伸缩,从而可以调节导流扇形口的有效吸附宽度。本发明通过设置吸附宽度调整机构,可快速便捷地调节导流扇形口的有效吸附宽度,有效解决了设备运行中因有效吸附宽度与材料宽度不匹配所导致的真空度不稳、传动不同步及张力波动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柔性材料的传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变吸附宽度真空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锂电池、光学、光伏、屏蔽及电子等材料的快速发展,涂布技术已成为柔性材料不可或缺的加工方式。而轻、薄、短、小已成为当前材料的技术核心,实现这些材料的低张力运行,降低残余应力保证产品的高端品质显得尤为重要。
柔性材料的传动方式当前主要的方式有压制传动、S型摩擦传动、真空吸附传动等。而针对单面非接触式传动主要通过真空吸附传动的方式,以达到材料表面无损的输送目的。目前市面采用的真空吸附轮主要通过固定幅宽的轮面对材料进行传动,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真空吸轮作为机械结构,一但制造安装后,其幅宽无法变化,而材料的宽度变化比较大,当材料幅宽比真空轮面吸附宽度小时,大于材料宽度的轮面吸附区域即会出现较大负压,产生噪音。同时被吸附材料因吸附力变小,导致与轮具不同步,产生打滑,进而影响张力控制,使材料产生较大的拉伸等残余应力。
因此,如何方便快速的调整真空吸轮的有效吸附宽度与材料幅宽相同,保证材料运行的同步性,实现低张力运行,使材料达到低应力残余,成了真空吸附传动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真空吸附轮有效吸附宽度与材料幅宽不一致,所导致的真空度不稳、传动不同步及张力波动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变吸附宽度真空传动机构,使小于真空吸附轮机械幅宽的任意宽度均可成为有效吸附宽度,以适应不同材料的幅宽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变吸附宽度真空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吸附机构和传动机构,所述真空吸附机构包括真空管道和导流扇形口,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轴、传动开孔轮面及金属外网,所述真空管道包括真空管和真空腔管,所述真空腔管左端设有左封板,右端设有右封板,所述左封板左侧面、右封板右侧面均设有朝外延伸的圆柱部,所述圆柱部上均套设有滚动轴承,所述真空管右端插入左封板内,内部与真空腔管内腔相通,左端与抽真空设备相连,所述真空腔管的一侧壁上沿轴线方向开设有贯通两端的扇形槽,所述扇形槽槽底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布的第一吸风孔,所述扇形槽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两扇形挡柱,所述扇形槽与两扇形挡柱之间形成导流扇形口;
所述传动开孔轮面为右端封闭的圆筒套,套设于真空腔管外侧,所述传动开孔轮面内孔两端分别与两端滚动轴承外圈紧固,使传动开孔轮面与真空管道形成可旋转连接,所述金属外网套设于传动开孔轮面外侧面上,所述传动开孔轮面上设有若干个呈圆周阵列均布的第二吸风孔,所述传动开孔轮面两端分别设有左端盖和右端盖,所述传动开孔轮面右端面与右端盖固定连接,所述左端盖与左封板圆柱部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左端与右端盖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电机相连,传动轴转动可带动传动开孔轮面和金属外网一起同步旋转;
所述导流扇形口内设有吸附宽度调整机构,所述吸附宽度调整机构包括可伸缩柔性折叠布和伸缩机构,所述可伸缩柔性折叠布设有两件,分别设于导流扇形口的左、右两侧,左侧可伸缩柔性折叠布左端面与左封板固定连接,右侧可伸缩柔性折叠布右端面与右封板固定连接,用于遮挡扇形槽槽底左、右两侧的的第一吸风孔,所述伸缩机构可带动左、右两件可伸缩柔性折叠布相向或相背同步直线伸缩,从而可以调节导流扇形口的有效吸附宽度。
优选的,所述真空腔管的内腔内侧壁由圆弧壁与平面壁组成,所述扇形槽设于平面壁外侧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明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明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990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