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钢桁架及斜抛撑的深基坑内支撑体系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99010.0 | 申请日: | 2021-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595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陈朝骏;陈金培;林焙淳;游红玲;黄飞飞;肖克龙;肖强;莫永炜;柯志伟;幸厚冰;郑爽;黄志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捷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3 | 代理人: | 张珍珍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钢 桁架 斜抛撑 基坑 支撑 体系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尤其设计一种带钢桁架及斜抛撑的深基坑内支撑体系及施工方法。带钢桁架及斜抛撑的深基坑内支撑体系包括:成对的支护桩模块、多个钢桁架模块、多个斜抛撑组件和多组系杆。钢桁架模块的两端与成对的支护桩模块的顶端一一对应连接;斜抛撑组件的顶部对支护桩模块的侧壁进行支撑;系杆垂直连接于多个钢桁架模块,系杆、支护桩模块、钢桁架模块和斜抛撑组件构成空间受力体系。本发明的各类构件均可预制,具备施工效率高、可重复利用等优点;坑内可不设立柱及立柱桩,避免对基坑底部土体扰动,降低底板施工漏水风险,适用于工期紧、基础施工工作面要求高的基坑工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尤其设计一种带钢桁架及斜抛撑的深基坑内支撑体系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当代社会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道路交通拥挤等问题,于是人们通过开发地下交通,以减小道路交通拥挤所带来的压力。随着深地下室、地铁车站等地下主体结构的发展,为保护其施工及所处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需进行基坑支护。当基坑临近建筑物、地下管线、地铁设施等敏感而重要的保护对象时,支护结构往往不能超出建筑红线,一般采用支护桩结合内支撑系统的支护形式,对于深度较深的基坑,往往需设置多道内支撑,使得基坑内施工空间有限。传统的内支撑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须达到一定强度后才可进行下一步的土体开挖,施工周期相对较长,而且支撑拆除时工作量大、速度慢,拆除后还将产生大量建筑垃圾,污染生态环境。与此同时,为保证现浇混凝土水平支撑的纵向稳定、加强支撑的空间刚度和承受水平支撑传递而来的竖向荷载,需设立柱及立柱桩,使得基坑内施工作业面狭小,且留在土体内的立柱桩基础,为难以清除的障碍物;增设立柱的位置在浇筑底板混凝土时还需预留孔洞,给地下主体结构的防水留下隐患。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和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带钢桁架及斜抛撑的深基坑内支撑体系及施工方法,其解决了在基坑内设置的立柱及立柱桩导致施工作业面过小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带钢桁架及斜抛撑的深基坑内支撑体系包括:
成对的支护桩模块;
多个钢桁架模块,所述钢桁架模块的两端与成对的所述支护桩模块的顶端一一对应连接;
多个斜抛撑组件,所述斜抛撑组件的顶部对所述支护桩模块的侧壁进行支撑;
多组系杆,所述系杆垂直连接于多个所述钢桁架模块,所述系杆、所述支护桩模块、所述钢桁架模块和所述斜抛撑组件构成空间受力体系。
可选地,所述钢桁架模块包括从左到右通过法兰板依次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弦杆组件、钢桁架第一标准单元体、钢桁架第三标准单元体、钢桁架第二标准单元体和第二弦杆组件,所述钢桁架第三标准单元体设置于所述钢桁架模块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一弦杆组件的左端和所述第二弦杆组件的右端分别连接对应的所述支护桩模块。
可选地,所述钢桁架模块均包括下弦杆、上弦杆和腹杆,所述腹杆的上端与所述上弦杆连接,所述腹杆的下端与所述下弦杆连接,所述第一弦杆组件的上弦杆的左端和所述第二弦杆组件的上弦杆的右端均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竖杆,所述竖杆垂直于所述下弦杆,所述下弦杆、所述上弦杆、所述腹杆和所述竖杆均为方形钢管。
可选地,所述竖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钢垫板,所述支护桩模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钢垫板,所述第一钢垫板与所述第二钢垫板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支护桩模块设置有多个第三钢垫板;所述第一弦杆组件的下弦杆的左端与第一活络端头连接,所述第一活络端头的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对应的所述第三钢垫板;所述第二弦杆组件的下弦杆的右端与固定端头连接,所述固定端头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对应的所述第三钢垫板;所述第一活络端头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千斤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基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990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温风洞异形导流片拼装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可变吸附宽度真空传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