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弹UD布纤维展纱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98156.3 | 申请日: | 2021-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147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陶锴;步晓霞;徐永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安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J1/14 | 分类号: | D02J1/14;D02J1/18;D02J7/00 |
代理公司: | 重庆青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83 | 代理人: | 彭启龙 |
地址: | 212009 江苏省镇江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弹 ud 纤维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纺织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弹UD布纤维展纱装置及方法,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的纱架、除静电模块、除杂模块、集纱架、针梳模块、拨纱模块和展纱模块,将待进行处理的纤维安装到纱架上,启动纱架,出纱架时经过除静电模块,由于原料纱由于生产与运输过程中有残存的静电与杂质,除静电模块可以将残存的静电消除干净,消除完静电的纤维随后进入除杂模块,随后干净无静电的纤维经过集纱架与针梳模块,拨纱模块由减速电机带动拨片做连续旋转运动,拨片与纤维表面接触将行进中的纤维由左至右拨动,纤维进入到展纱模块,经过展纱模块的纤维此时可以极易展开并且排列均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弹UD布纤维展纱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防弹衣,又叫避弹衣,避弹背心,防弹背心,避弹服等,是单兵护体装具,用于防护弹头或弹片对人体的伤害;防弹盾牌,用于组成阵列防护弹头货弹片对人体的伤害,极大的提升兵团作战的生存能力。
PE板作为单兵防护用具的增强产品,通常和防弹衣配合使用,PE板的防护等级的测试方法包括带衣服测试和单防测试两种,带衣服测试是指在测试时将PE板和防弹衣套装在一起后进行防护测试工作,单防是指对PE板直接进行防护测试工作,二者通常需要进行Ⅲ级和IV级两种测试等级的评定。
在过去能够达到III级的防弹衣非常沉重,导致使用者在行动中的行动笨拙。现代防弹技术已经有了长足进步,特别是重量轻而防护等级高的防弹插板大量生产后,在单体标准配备中已经越来越常见。现有的防弹衣为达到重量轻的目的,采用纯PE(Polyethylene,聚乙烯)材料压制成PE材质的防弹插板,然而纯PE材料的防弹插板成本较高,因此多采用PE 材质和其他材料复合而成,如采用PE材料和陶瓷材料复合而成的防弹插板。
然而,现有PE防弹插板以及PE防弹盾牌的防弹性能都不理想,难以挡住步枪子弹,而与陶瓷材料复合又增加了过多的重量,灵活性不够。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UD布是当今防弹防护领域应用最广泛的复合材料之一,具有高模量、高强度、耐冲击、抗切割、耐腐蚀、电磁波投射率高、密度比水低、摩擦系数低等特点,其制作是通过单层UD的铺层叠加复合而成的。
但是由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本身的表面无任何活性官能团,摩擦系数低,界面结合困难,制约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高模量、高强度、耐冲击的特性在防弹防护中的发挥,最终使防弹防护效果变差。并且防弹UD布料由纤维展纱后与胶黏剂复合加工而成,纤维由于制作过程与运输过程,残存在一些杂质与静电,为了提高纤维展开的状态,会采用人工在展纱辊上,用手去搓动缝隙位置以提高展纱效果,效率低下,且较危险,且展纱不够平均,原料存在杂质,从而导致生产出的布料用于后期产品生产中时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防弹UD布纤维展纱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的基本方案为:一种防弹UD布纤维展纱装置,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的纱架、除静电模块、除杂模块、集纱架、针梳模块、拨纱模块和展纱模块;
所述纱架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纱架包括多组上下平行间隔均匀设置的固定支架,每个固定支架上依次设有多个送纱辊,送纱辊上缠绕待进展纱处理的纤维,所述驱动电机驱动送纱辊转动;
所述除静电模块包括除静电机和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从上至下间隔均匀的设有多个第一送料道,除静电机设于第一送料道上方,所述第一送料道与固定支架的数量一致,所述第一送料道与固定支架一一对应,每个固定支架上的纤维穿过其右侧距离最近的第一送料道;
所述除杂模块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从上至下间隔均匀的设有多个第二送料道,所述第二送料道与第一送料道的数量一致,且所述第二送料道与第一送料道一一对应,穿过每个第一送料道的纤维穿过其右侧的第二送料道;
所述集纱架包括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开有集纱口,穿过第二送料道的所有纤维均穿过集纱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安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安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981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