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页岩岩心高温高压饱和、压裂、渗吸一体化装置及其实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97789.2 | 申请日: | 2021-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345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彦玲;许宁;李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G01N5/02 | 分类号: | G01N5/02;G01N3/12;G01N15/08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孙倩文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页岩 岩心 高温 高压 饱和 压裂 一体化 装置 及其 实验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页岩岩心高温高压饱和、压裂、渗吸一体化装置及其实验方法,属于页岩油开采领域,包括加压舱,加压舱外部套设有加热套,加压舱的内部设有饱和渗吸舱,岩心上部的压裂管与一二通开关相连,二通开关与一三通开关相连,三通开关上部连接一可视化玻璃管,三通开关右端连接有加压泵;压裂管管体上缠绕有悬挂线,悬挂线上部穿过万分之一天平,用于测量饱和前后的页岩岩心重量;饱和渗吸舱底部通过连接一六通阀,六通阀上连接多个中间容器、真空泵和平流泵。本发明能够对页岩岩心进行抽真空高压饱和,并在不转移岩心的情况下进行压裂和渗吸,且一系列实验均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可以真实反映地层条件下页岩油储层的渗吸规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页岩岩心高温高压饱和、压裂、渗吸一体化装置及其实验方法,属于页岩油开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常规油气的大量开采,非常规能源的开发利用已刻不容缓。页岩油作为非常规能源的主要构成部分,其开采早已提上勘探开发日程。页岩油储层由于其源储一体的成藏特点,储层极其致密且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压裂技术成为页岩油开采的必要手段。
脆性矿物含量高为页岩油储层提供了良好的可压性,目前页岩油常用的压裂方法为直井缝网压裂、水平井体积压裂等压裂技术手段,压裂后页岩油储层可以获得工业油流,但采收率往往低于10%。充分利用页岩油储层大量发育的纳米级孔喉及微裂缝,结合压裂后形成的复杂缝网,可以提高采收率,其中渗吸作用在页岩油储层开发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为提高采收率,对页岩渗吸现象进行了大量室内实验研究,通常采用传统的Amott吸水仪进行常压常温静态自发渗吸,但此方法无法模拟地层高温高压条件。近年来,也出现了部分高温高压渗吸仪,但都是不锈钢等非透明材质制成,无法进行观测,或是在外部对岩心进行饱和油后转移至渗吸仪中进行实验,可能造成饱和油的损失或岩心表面的污染,亦或是整块岩心进行渗吸实验,无法还原实际开发过程中的压裂后渗吸的情况。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页岩岩心高温高压饱和、压裂、渗吸一体化装置及其实验方法,该装置能够对页岩岩心进行抽真空高压饱和,并在不转移岩心的情况下进行压裂和渗吸,且一系列实验均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可以真实反映地层条件下页岩油储层的渗吸规律。
一种页岩岩心高温高压饱和、压裂、渗吸一体化装置,包括加压舱,所述加压舱为一钢制容器,其上下均带有法兰盖形成密封容器,上部法兰盖两边各有一孔,分别用于放置温度计和排气阀,温度计用于检测系统温度,排气阀用于排出加压过程中加压舱内的多余气体;
所述加压舱外部套设有加热套,通过加热套为整个系统加热,以模拟高温环境,所述加压舱的上部法兰盖连接有饱和渗吸舱,饱和渗吸舱内用于放置设计规格的页岩岩心,岩心尺寸略小于饱和渗吸舱,岩心上部加工有与压裂管配合的沉孔,压裂管插入沉孔内,压裂管通过密封螺纹与加压舱上部法兰盖相连;
所述压裂管伸出加压舱后与一二通开关相连,二通开关通过管线与一三通开关相连,三通开关上部与一带刻度耐高压的可视化玻璃管相连(可视化玻璃管的精度为0.01mL),三通开关右端通过管线连接有加压泵,该管线上设置有压力表A、用于盛放压裂液的中间容器A和一控制开关;
所述压裂管管体上缠绕有悬挂线,悬挂线上部穿过万分之一天平,用于测量饱和前后的页岩岩心重量;
所述饱和渗吸舱底部通过管线连接有一六通阀,该管线上设置有电动阀,用于控制六通阀与饱和渗吸舱、加压舱的通断,即控制液体进入加压舱还是饱和渗吸舱,电动阀所连管线通过密封连接穿过加压舱下部法兰盖与六通阀相连,所述六通阀上连接有装有不同液体的中间容器、用于对岩心抽真空的真空泵和用于推动中间容器活塞的平流泵。
优选的,所述饱和渗吸舱与加压舱的上部法兰盖通过钢制螺纹连接,钢制螺纹上部通过螺纹与加压舱的法兰盖连接,钢制螺纹下部通过过盈配合与加压渗吸舱连接。
优选的,所述饱和渗吸舱由耐高温耐高压的含氟橡胶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977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烷基膦酸二芳基酯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合成4,4’-联苯二酚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