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源头高效抑制生物质发酵产臭的微生物组合及其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1496500.5 申请日: 2021-11-30
公开(公告)号: CN114181856A 公开(公告)日: 2022-03-15
发明(设计)人: 刘玉涛;马海霞;万和川;李骅;赵三琴;顾家冰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农业大学
主分类号: C12N1/20 分类号: C12N1/20;C12N1/18;B01D53/84;B01D53/44;B01D53/52;B01D53/58;B01D53/48;C12R1/865;C12R1/10;C12R1/01
代理公司: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代理人: 杜静;徐冬涛
地址: 210000 江***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源头 高效 抑制 生物 发酵 微生物 组合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提供了一种源头高效抑制生物质发酵产臭的微生物组合及其应用,涉及气体净化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抑臭菌剂的有效成分分别包括来源于厨余垃圾的酵母菌和来源于畜禽粪便的腐熟菌、硝化细菌;可保障其生物安全性,响应环保减排的理念,应用范围广泛。本发明提供了基于上述组合菌剂的使用方法,增加菌剂在生物质上的浸润,提高微生物进入生物质的机会,从而达到促进微生物繁殖和抑制臭气产生的目的。在复合菌群中各微生物的功能具有互补性,从而保证了高效性和彻底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体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功能互补的抑臭菌株组合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恶臭气体的大量产生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畜禽粪便和厨余垃圾是易于腐解产臭的两类生物质,目前我国畜禽粪便的日排放量达700万吨,年产生总量约为24亿吨,其中粪尿产生量分别约为16亿吨和8亿吨;在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结构中,厨余垃圾所占的比例为30%~50%,全国城市餐厨垃圾的产生量每年不低于6000万吨,且产生量还呈现不断递增的趋势。禽畜粪便和厨余垃圾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糖类以及脂肪等有机物质,其中的蛋白质、氨基酸等有机物会因微生物的活动而进行脱羧和脱氨作用,从而产生大量的恶臭气体,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和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因而生物质腐解产生臭气的处置刻不容缓。

目前臭气的处置主要采用化学吸收、氧化和物理吸附、遮蔽等方法,存在二次污染以及治标不治本等问题,而且由于生物质中的成分转化为了臭气,部分消耗了其中的资源;针对以上问题,亟需开发能够源头高效抑制畜禽粪便和厨余垃圾臭气产生的微生物菌剂,以满足国家绿色发展的需要。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存在生物质腐解产臭难处理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一种源头高效抑制生物质发酵产臭的微生物组合及其应用,利用有益微生物源头抑制臭气的产生,具有方法简单、效果优异且利于保留生物质中的营养成分等优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抑臭微生物组合,包括酵母菌、腐熟菌或硝化细菌中的一种或几种;当为三者组合时,所述酵母菌、腐熟菌和硝化细菌的菌体质量比为(1~3):(1~3):(1~3)。

本发明所述的酵母菌为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NAU-OR3,分类命名为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于2021年8月18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地址: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保藏编号为GDMCC No:61877。

本发明所述的腐熟菌为Bacillus licheniformis NAU-OR5,分类命名为Bacilluslicheniformis,于2021年8月18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地址: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保藏编号为GDMCC No:61879。

本发明所述的硝化细菌为Paracoccus denitrificans NAU-OR1,分类命名为Paracoccus denitrificans,于2021年10月28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地址: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保藏编号为GDMCC No:6187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酵母菌、腐熟菌和硝化细菌的菌体质量比为(1~2):(1~3):(1~3);在一些更具体的实例中,所述酵母菌、腐熟菌和硝化细菌的菌体质量比为1:(2~3):(1~3)。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抑臭微生物组合的制备方法,将配比量的各菌株进行混合即可;各菌株的制备方法可以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方法,在一种具体的实例中包括以下步骤:分别将-80℃保存的各菌株分别在平板培养基上活化后,挑取单菌落至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至对数期,然后转入种子培养基,并逐级扩大培养;离心收集菌体和孢子。扩大培养过程中可以加入利于菌体产孢的成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965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