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全告警转化为安全事件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93105.1 | 申请日: | 2021-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862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陆海涛;陈宇耀;张瀚之;胡绍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观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55 | 分类号: | G06F21/55;G06F16/2455;G06F16/248;G06F16/28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丁瑞瑞 |
地址: | 200333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 告警 转化 事件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安全告警转化为安全事件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告警数据;利用告警归并策略提取或创建第一告警数据的事件ID,以将属于同一事件ID的所述第一告警数据进行归类,得到第二告警数据;利用事件输出策略对第二告警数据进行自定义赋值,得到第三告警数据;利用事件信息策略对与第三告警数据进行分组,得到安全事件。本发明可灵活配置事件策略流程,利用事件策略提取或创建告警数据的事件ID,将属于同一所述事件ID的第一告警数据进行归类,并对归类后的告警数据进行自定义赋值和分组,生成相关安全事件。通过对告警数据入库归并方式,消除了告警风暴,降低了对威胁的分析与响应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告警转化为安全事件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当前,在安全防护体系中,企业和单位大多使用堆叠安全设备的方式,在日常的安全运营过程中,完全依赖安全设备告警。但是在实际的运营中,虽然安全设备名称不同或产生的告警名称不同,但实际大都是基于特征、行为的检测而产生的数据。所以,通常会在在实际的环境中,看到同一个资产,包含大量的、重复的告警。
由于资产繁多,会产生大量的告警,特性是间隔短,数量多,单凭人工手段,无法判别这些告警,到底是属于一个或多个攻击者的重复行为,还是由多个安全设备的产生的同一类的重复的告警。
当前安全运营平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能对同源地址、同目的地址、同名称、同威胁级别等四种或四种以上相同特征的告警进行归并,其他的告警信息只能分散读取。在面对大量的告警时,分析人员很难抓住重点,只能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去做调查分析研判,造成大量的重复性工作与时间成本浪费。
由于平台无法快速的为分析人员提供所需所求,人工也无法快速识别出资产受到攻击的数量和种类,目前采取的处理方式是关注高威胁级别的告警,舍去中低威胁级别的告警。但这种处理方式,会给系统预留大量隐患,在系统发生异常时,才发觉自身被攻击。
相关技术中,申请号为200910091833.2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集群监控的告警通知系统和方法,该系统设置有告警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来自集群系统的告警信息;发送策略管理装置,用于维护发送策略,并将所接收的告警信息与所维护的发送策略进行匹配,找到与告警信息匹配的发送策略;以及告警信息发送装置,用于根据与告警信息匹配的发送策略发送告警信息。通过将所接收的告警信息与所维护的发送策略进行匹配,找到与告警信息匹配的发送策略,并根据与告警信息匹配的发送策略发送告警信息,能够很好地控制何种告警以何种方式发送给何人的逻辑。但该告警通知系统并未对告警进行归并,其实质上未消除告警风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消除告警风暴,降低对威胁的分析与响应成本。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全告警转化为安全事件的方法,用于采用预置的至少一个事件策略将告警转化为安全事件,所述事件策略包括告警归并策略、事件输出策略和事件信息策略,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告警数据;
利用告警归并策略提取或创建所述第一告警数据的事件ID,以将属于同一所述事件ID的所述第一告警数据进行归类,得到第二告警数据;
利用事件输出策略对所述第二告警数据进行自定义赋值,得到第三告警数据;
利用事件信息策略对与所述第三告警数据进行分组,得到安全事件。
本发明可灵活配置事件策略流程,利用事件策略提取或创建告警数据的事件ID,将属于同一所述事件ID的所述第一告警数据进行归类,并对归类后的告警数据进行自定义赋值和分组,生成相关安全事件。通过对告警数据入库归并方式,消除了告警风暴,降低了对威胁的分析与响应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观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观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931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