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矿山井下充填开采用的支护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491861.0 | 申请日: | 2021-1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380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 发明(设计)人: | 唐燕林;刘国泽;荣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铜冠矿山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D15/50 | 分类号: | E21D15/50;E21D15/55;E21F17/18 |
| 代理公司: | 铜陵市天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05 | 代理人: | 范智强 |
| 地址: | 244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矿山 井下 充填 开采 支护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矿山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矿山井下充填开采用的支护装置;本发明包括用于支撑井壁的支撑组件和设置在支撑组件上的检测组件,支撑组件包括顶升单元和侧推单元,检测组件包括压力检测单元和报警单元,升单元包括横臂和伸缩杆,横臂的数量至少为两个,相邻两个横臂之间通过第一连杆活动连接,横臂的两端均活动设有伸缩杆,处于矿井行进方向同一端且相邻的两个伸缩杆的固定杆之间通过第二连杆活动连接,侧推单元包括对称设置转动连接在横向螺槽中螺栓和设置在螺栓上的垫片,压力检测单元单元包括压力传感器和柔性块,报警单元包括设置在固定杆上的警示灯和扬声器;本发明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存在支撑效果不佳和安全性不佳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山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矿山井下充填开采用的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根据油田调整、改造、完善、挖潜的需要,按照工艺设计要求,利用一套地面和井下设备、工具,对油、水井采取各种井下技术措施,达到提高注采量,改善油层渗流条件及油、水井技术状况,提高采油速度和最终采收率的目的。这一系列井下施工工艺技术统称为井下作业,矿井巷道是在不同岩石中沿不同方向、以不同倾角、按不同断面和长度开凿的,服务于不同范围、用作不同用途的各种地下空间的总称。矿井巷道按照其空间尺寸、倾角方向、位置、服务范围及用途等进行命名和分类。矿井巷道需要使用支护装置进行支护。
在申请号为:CN202110158207.1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井下充填开采用的支护装置。
但是,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仍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支撑效果不佳,因为其只是简单的对上端的井壁进行支撑,但是侧边的井壁同样也需要或得支撑,并且上述对比文件中的装置在长时间使用后还容易出现移位的问题(原因包括但不限于,作业车辆的碰撞、井壁上压力的变化等等)。
第二,安全性不佳,因为其在完成制成后,矿井中的工人并不能直观且快速的了解到其对矿井井壁的支撑是否出现松动;此外,工人也不能直观且快速的了解到矿井井壁对其的压力是否出现异常,从而导致工人不能及时地在矿井出现塌陷前收到预警,从而导致工人不能及时地对问题段的井壁进行修复或者逃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种矿山井下充填开采用的支护装置,包括用于支撑井壁的支撑组件和设置在支撑组件上的检测组件;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顶升单元和侧推单元;
所述检测组件包括压力检测单元和报警单元。
更进一步地,所述顶升单元包括横臂和伸缩杆,所述横臂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并且所述横臂之间平行设置,相邻两个所述横臂之间通过第一连杆活动连接,所述横臂的两端均活动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自由杆的横截面呈正多边形,处于矿井行进方向同一端且相邻的两个所述伸缩杆的固定杆之间通过第二连杆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杆沿其长边方向对称地开设有一组横向螺槽;
所述侧推单元包括对称设置转动连接在横向螺槽中螺栓和设置在螺栓上的垫片。
更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杆采用液压驱动,伸缩杆的底部均固定设有底片,所述底片上均对称地开设有一组预留孔,所述预留孔中均穿接有与之匹配的地钉。
更进一步地,所述螺栓的栓头转动连接在垫片上的转动槽中,所述螺栓的栓体上贯穿有与之同轴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中设有压致变色杆,所述压致变色杆处于转动槽中部分受到螺栓栓头的挤压。
更进一步地,所述压力检测单元单元包括压力传感器和柔性块,所述横臂和第一连杆上端的侧壁面上均对称地分布有一组柔性块,所述柔性块中均埋设有压力传感器;
所述报警单元包括设置在固定杆上的警示灯和扬声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有色金属集团铜冠矿山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铜陵有色金属集团铜冠矿山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918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操纵装置和电梯
- 下一篇: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控制信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