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离子液体1-甲基3-(4-磺酸基丁基)咪唑硫酸氢盐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89265.9 | 申请日: | 2021-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095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婷;张景成;宋国良;张尚强;张国辉;朱金剑;肖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33/60 | 分类号: | C07D233/6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131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子 液体 甲基 磺酸基 丁基 咪唑 硫酸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酸性离子液体1‑甲基3‑(4‑磺酸基丁基)咪唑硫酸氢盐的方法,采用两步合成法合成离子液体,将1‑甲基咪唑和1,4‑丁烷磺内酯在电子加速器装置处理后得到中间产物;再用适量的乙醚洗涤抽滤,真空干燥得到纯度较高的中间产物;最后将中间产物和浓H2SO4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产物用乙醚洗涤抽滤,真空干燥后得到目的产物。本发明具有工艺流程短、合成效率高、操作简单的特点,产率达到95.0%,纯度达到99.0%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酸性离子液体1-甲基3-(4-磺酸基丁基)咪唑硫酸氢盐的制备方法,属于化学反应与分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如今,随着世界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迅速发展,机动车的数量屡破新高,环境污染问题及能源问题日益严峻。随着我国对空气污染及环境保护的重视,对油品中的氮化物含量要求更加严格。如何对于解决因柴油发动机所排放尾气导致的环境破坏问题已越来越多的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与科研人员的关注。现如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脱除油品中的碱性氮,但都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所以如何能更有效的脱除在油品中含有的氮化物,是确保我国的炼油行业和发达国家竞争时能观具有竞争力的基础条件。
近三十年来,对于离子液体的开发和研究已经逐渐成熟,它拥有众多独特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例如良好的热稳定性、较低饱和蒸汽压、不易燃、与硫氮化合物有较强的亲和力等得到了越来越多科研工作者的认可,而将其运用到油品脱氮中不但可以有效降低氮化物的含量,还可以明显降低脱氮的工艺成本。因此,离子液体在油品中脱氮的研究逐渐称为非加氢脱氮中的研究重点。
离子液体是指全部由离子组成的液体,如高温条件下,呈液态的KCI、KOH就是离子液体。在室温附近就呈液态的离子液体,也称为室温离子液体。
离子液体由于阴阳离子可不同组合,所以种类繁多。离子液体1-甲基3-(4-磺酸基丁基)咪唑硫酸氢盐,英文名:1-methyl 3-(4-sulfonylbutyl)imidazole hydrogensulfate简称[(CH2)4SO3Hmim]HSO4,可以用于油品中含氮化合物的脱除。
CN105315215 A专利中介绍一种离子液体的高效合成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离子液体的合成过程中采用超声微波协同加热方式,采用此设备合成离子液体可以缩短反应时间、降低反应温度,所得目标产物纯度高、副产物少,有大规模推广的潜在可能性。
《咪唑类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应用研究》文献中通过对比分析传统合成法和微波合成法合成咪唑类离子液体的优劣,最终选择微波法合成[BMIm]Cl、[BMIm]Br、[BMIm]BF4、[BMIm]PF6这四种咪唑类离子液体,同时,在过程中研究了合成所得的咪唑类离子液体的纯化方法。
在离子液体合成制备方面,一般制备方法包括直接合成法和两步法。直接法是指通过酸碱中和反应或季胺化反应等一步合成离子液体,操作经济简便,没有副产物,产品易纯化。但直接法难以得到目标离子液体,必须使用两步合成法,即先合成离子液体两性盐,然后用相应的阴离子盐进行阴离子交换获得相应的离子液体。虽然制备工艺简单,但存在合成周期长,合成效率低,部分合成过程引入其他有极容易,造成环境的不友好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在上述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供一种通过电子加速器γ射线处理,提高合成效率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可以制备出高收率、高纯度的酸性离子液体1-甲基3-(4-磺酸基丁基)咪唑硫酸氢盐。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方案达到的:
本发明为一种离子液体1-甲基3-(4-磺酸基丁基)咪唑硫酸氢盐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892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