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体悬浮物反硝化速率的测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85835.7 | 申请日: | 2021-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847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张鹂;夏永秋;严星;颜晓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3/18 | 分类号: | G01N3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张丹锡 |
地址: | 210008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体 悬浮物 硝化 速率 测定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体悬浮物反硝化速率的测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随机选取待测水体点位采得柱样;对采得的柱样进行预培养;将预培养后的柱样放入水体模拟装置中培养,从培养开始取样后计时,每隔2小时取样;测定取得的样品中的溶解性N2浓度,把不同培养时间的N2浓度和培养时间做线性回归,得到回归线性方程;最后计算水体悬浮物单位反硝化速率和沉积物反硝化速率。本发明的测定方法将培养装置和膜进样质谱法结合,利用采集装置采集原位水体及沉积物,置于水体模拟装置中模拟培养,应用膜进样质谱法直接测定水样中的溶解性氮气,通过不同培养时间N2浓度和时间做线性回归计算反硝化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监测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接测定水体悬浮物反硝化速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水体悬浮物因富含营养物质和微生物,是反硝化发生的热点区域。目前反硝化速率测定方法包括乙炔抑制法、氮素质量平衡法、硝态氮损耗法、15N同位素示踪法等。这些测定方法都是间接方法,而且不能测定出水体悬浮物反硝化速率,并且各自都存在缺陷。乙炔抑制法成本低、方法简单,但是样品易污染,会出现低估反硝化损失量等问题。同位素示踪法通常在采集气体后曝氧气将培养装置内时间间隔中产生的15N2吹出,由于氧气一直处于饱和状态,会影响水体及沉积物中的生物活性,且需要进行多步处理,任务繁多,该方法成本也较高。氮素质量平衡法和硝态氮损耗法在氮转化过程中多种误差累积易造成测定结果不准确。N2直接定量法和N2/Ar法可以直接定量系统反硝化速率,但是不能测定出水体悬浮物的反硝化速率。N2直接定量法利用气体流动培养技术,将样品封入气密容器中用惰性气体冲洗,空气被He或Ar气体所取代,再由气相色谱测封闭系统内反硝化过程产生的N2。该方法由于在培养系统的密闭性、气体采集的精确性及无污染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尚有待优化。
因此,急需找到一种直接测定水体悬浮物反硝化速率的方法,使其能够简单、准确、有效的测定出水体悬浮物反硝化速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便捷有效,可以直接、准确的测定水体悬浮物反硝化速率的方法。
为此,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体悬浮物反硝化速率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随机选取待测水体点位采得柱样;
S2:对采得的柱样进行预培养;
S3:将预培养后的柱样放入水体模拟装置中培养,从培养开始取样后计时,每隔2小时取样;
S4:测定S3取得的样品中的溶解性N2浓度,把不同培养时间的N2浓度和培养时间做线性回归,得到回归线性方程;
S5:计算水体悬浮物单位反硝化速率和沉积物反硝化速率。
进一步地,步骤S1中,所述采得柱样的方法为,使用无扰动沉积物采样器将培养柱垂直打入待测水体的沉积物中,采集表层0-10cm原状沉积物柱样,保证沉积物保持其原有结构和层次,柱样上面的水保持溢满
所述柱样包括第一柱样、第二柱样、第三柱样和第四柱样,所述第一柱样和第三柱样中悬浮物浓度相同,所述第而柱样和第四柱样中悬浮物浓度相同,所述第三柱样和第四柱样中包括相同成分和质量的沉积物。
步骤S2中,所述预培养为,将柱样放入装满柱样原位上覆水的容器中浸没4-6小时,所述容器中的水面高于柱样上表面6cm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858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