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测磺胺-5-甲氧嘧啶的适配体、传感器、试剂盒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84999.8 | 申请日: | 2021-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586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乐涛;严雪凌;时婧婧;孙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师范大学;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N15/115 | 分类号: | C12N15/115;C12N15/10;G01N33/53;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廖曦 |
地址: | 40133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磺胺 嘧啶 适配体 传感器 试剂盒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磺胺‑5‑甲氧嘧啶的适配体、传感器、试剂盒及应用。本发明所述适配体的序列为序列表记载的SME4‑1(序列号:CCGACTGGCTCGG),及其经过修饰或改造后得到的适配体衍生物。本发明通过固定的磁珠‑SELEX筛选方法,得到磺胺‑5‑甲氧嘧啶的适配体;通过对获得的适配体二级结构预测,挑选出亲和力高的序列;通过亲和力测定,对亲和力最高的适配体进行序列的截断,得到了适配体的核心识别区域,获得最佳适配体。本发明还提供适配体与Fesubgt;3/subgt;Osubgt;4/subgt;/Au/g‑Csubgt;3/subgt;Nsubgt;4/subgt;混合构建得到的荧光适配体传感器,及包含此传感器的磺胺‑5‑甲氧嘧啶检测试剂盒。本发明的荧光检测试剂盒用于检测磺胺‑5‑甲氧嘧啶,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特异性强、速度快、价格低廉。在磺胺‑5‑甲氧嘧啶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中的抗生素残留检测领域,具体涉及检测磺胺-5-甲氧嘧啶的适配体、传感器、试剂盒及应用。
背景技术
抗生素广泛用于畜牧业和治疗牲畜疾病和促进养殖动物生长的药物。世界上抗生素使用量超过百万吨,其中磺胺类药物使用量超过总量的20%,可作为廉价且有效的药物来对抗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磺胺-5-甲氧嘧啶(sulfamethoxydiazine)属于磺胺类抗生素(Sulfonamides,SAs)家族,因其广泛的活性谱和低成本而成为家畜中最常用的抗生素之一。然而,中小企业的滥用导致其在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残留超标,并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人类过量摄入磺胺-5-甲氧嘧啶会引起过敏和中毒反应。欧盟、美国和中国已规定动物源性食品中总磺胺-5-甲氧嘧啶的最大残留限量(MRL)不得超过100μg/kg。因此,研究出满足食品检测要求的高灵敏、高特异性的磺胺-5-甲氧嘧啶检测方法,成为当务之急。
磺胺-5-甲氧嘧啶的检测方法较多,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毛细管区带电泳、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目前最常用的磺胺类药物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然而,高效液相色谱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需要昂贵的实验设备,并需要专业的操作人员来执行,并且不利于大量样品的检测。毛细管区带电泳也需要昂贵的实验设备,操作起来也很麻烦。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受到制备抗体的限制,抗体的性能和特异性决定了测定方法的准确性。这些常用的方法都无法达到应用更广泛、更简单、更经济的检测要求。
近年来,在检测领域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核酸探针:核酸适配体(简称:适配体)。适配体又被称为“化学抗体”,相比如传统的抗体有着诸多的优势,比如:化学性质稳定,容易修饰,筛选时间短,不需要经过动物实验,体外筛选得到等。适配体通过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SELEX)得到,具有70nt-100nt的寡核苷酸序列,具有高亲和力和高特异性,能够与目标分子特异性结合,已被用于检测小分子物质,如:金属离子、抗生素、毒素和大分子物质,如:细胞、病毒、蛋白质等。适配体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行业以及食品环境检测等领域。目前已经证实适配体在特定的缓冲液体系下可以折叠成独特的空间结构,这种结构可以通过范德华力、氢键和疏水作用与目标分子特异性紧密结合。
目前尚未有磺胺-5-甲氧嘧啶适配体用于磺胺-5-甲氧嘧啶的检测报道。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FAM荧光标记的磺胺-5-甲氧嘧啶适配体,本发明的荧光适配体对磺胺-5-甲氧嘧啶有高亲和力和特异性,适用于各种环境和介质中对磺胺-5-甲氧嘧啶定性或定量检测。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检测磺胺-5-甲氧嘧啶的FAM荧光标记适配体,所述适配体的序列为核苷酸序列表记载的SEQ No.1:SME4,SEQ No.2:SME9,SEQ No.3:SME15,SEQ No.4:SME26,SEQ No.5:SME50,SEQ No.6:SME54或SEQ No.7:SME4-1,以及所述适配体经过修饰或改造后得到的适配体衍生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师范大学;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重庆师范大学;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849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