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生活污水处理的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84030.0 | 申请日: | 2021-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778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化山;陈凌;张佳;方宝;邹稳;梁江涛;李佩锦;邱兆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三局绿色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0/26 | 分类号: | B01J20/26;B01J20/30;C02F1/28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刘秋芳;李欣荣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生活 污水处理 吸附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生活污水处理的吸附剂,由包括以下组分的原料制备而成:污泥焚烧灰渣55~75重量份,膨润土25~30重量份,硅藻土15~20重量份,壳聚糖4~6重量份,聚丙烯酰胺1~3重量份。本发明所述吸附剂以污泥焚烧灰渣为主要原料,原料易得、价格低廉,成本低、无污染,并可实现污泥焚烧灰渣的资源化利用;同时,该吸附剂采用特定含量组分,可实现较好的相互作用,所得产品比表面积大且催化性能好,能够吸附污染物及催化分解有机物,对生活污水表现出优异的净化效果;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泥焚烧灰渣资源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生活污水处理的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处理污泥的方法主要包括发酵堆肥、填埋、海洋投弃和焚烧等;其中污泥焚烧以其占地面积少、无菌、焚烧灰渣可循环利用等优点,逐渐成为一种可靠而有效的污泥处理方法。如今,世界各国已经开始深入研究污泥焚烧后的灰渣的有效利用,如何实现污泥焚烧灰渣的资源化利用已经逐渐引起关注。
废水吸附处理法是废水物理化学处理法中的一种,利用多孔性固体(称为吸附剂)吸附废水中某一种或几种污染物(称为吸附质),以回收或去除某些污染物,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的方法。目前传统吸附剂是活性炭,其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去除率高;但活性炭的再生效率低,处理水质很难达到回用要求,且成本高,应用受到限制。在废水处理中还可以使用炉渣、焦炭、硅藻土、褐煤、泥煤、粘土等廉价吸附剂,不过它们的吸附容量小,去除污染物的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生活污水处理的吸附剂,它以污泥焚烧灰渣为主要原料,成本低、无污染,可实现污泥焚烧灰渣的循环利用,同时可对生活污水表现出优异的净化效果;且涉及的制备方法较简单、适合推广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生活污水处理的吸附剂,各组分及其所占重量份数包括:污泥焚烧灰渣55~75份,膨润土25~30份,硅藻土15~20份,壳聚糖4~6份,聚丙烯酰胺1~3份。
优选的,所述污泥焚烧灰渣由生活污泥依次经反稀释、脱水、热干化处理和焚烧制备而成。
上述方案中,采用的生活污泥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城市污泥即可。所述生活污泥的含水率优选为70~90%,更优选为80%。
上述方案中,所述反稀释的目的是将生活污泥的含水率调整至90~99%,优选为95%;脱水的目的是将上述含水率较高的泥浆脱水至含水率为55~65%,优选为60%,得到污泥泥饼。本发明对所述脱水的设备没有特殊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板框压滤脱水系统即可。
上述方案中,所述热干化处理的目的是将上述污泥泥饼的含水率降至35~45%,优选为40%;对热干化处理采用的设备没有特殊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污泥干化机即可;所述污泥泥饼通过输送设备至该污泥干化机。
上述方案中,所述焚烧的温度优选为950~1050℃,更优选为1000℃。本发明对所述焚烧的设备没有特殊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污泥焚烧系统即可;热干化处理后的污泥泥饼通过输送设备至该污泥焚烧系统;焚烧过程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上述方案中,所述污泥焚烧灰渣除富含硅铝物质外,还具有较高的表面积和一定的离子交换能力。
优选的,所述污泥焚烧灰渣在使用前,进行预处理,用于脱除残留在污泥焚烧灰渣中的重金属,保证后期应用的安全性;具体预处理步骤包括:在污泥焚烧灰渣中添加重金属去除剂,然后采用高温热法工艺,得到预处理后的污泥焚烧灰渣。
上述方案照中,所述重金属去除剂优选包括CaCl2和/或MgO,其用量为污泥焚烧灰渣质量的1~2%;所述高温热法工艺的温度优选为900~1000℃,更优选为9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三局绿色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三局绿色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840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