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硬岩隧道二氧化碳致裂器掏槽结构及爆破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82876.0 | 申请日: | 2021-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202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黄宝龙;高伟;许舒荣;温汉宏;张亮;韩玉福;张松;李宁;方亮文;贺超;孔令辉;刘冰;郭鹏;郑新赟;董世卓;李孔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C37/14 | 分类号: | E21C37/14;E21D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66 | 代理人: | 王道川 |
地址: | 10001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二氧化碳 致裂器 掏槽 结构 爆破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硬岩隧道二氧化碳致裂器掏槽结构及爆破方法,硬岩隧道二氧化碳致裂器掏槽结构包括中心致裂孔、空孔、第一圈炮孔和第二圈炮孔,硬岩隧道二氧化碳致裂器掏槽爆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安装二氧化碳致裂器,先同时起爆中心致裂孔内的二氧化碳致裂器与第一掏槽致裂孔内的致裂器,再起爆第二掏槽致裂孔内的二氧化碳致裂器。本发明,中心致裂孔内的二氧化碳致裂器与第一掏槽致裂孔内的二氧化碳致裂器同时起爆,在内外多向共同爆破作用下,岩石受到充分的挤压破碎,岩石破碎效果比中心孔单纯为空孔的更好;三角形布置致裂孔使岩石更易受剪切破坏,当爆破应力波到达自由面时会反射成拉伸波,岩石在剪切力和拉伸力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破碎并抛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氧化碳致裂器掏槽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硬岩隧道二氧化碳致裂器掏槽结构及爆破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非炸药破岩技术在国内外受到广泛重视,形成了多种新型破岩技术,二氧化碳爆破技术是一种高压气体爆破技术;在利用二氧化碳致裂器进行隧道掏槽作业时,如何合理的布置炮孔,实现二氧化碳致裂器能量利用的最大化,并提高爆破效果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炮孔布置合理、提高爆破效果的硬岩隧道二氧化碳致裂器掏槽结构及爆破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硬岩隧道二氧化碳致裂器掏槽结构,包括中心致裂孔、空孔、第一圈炮孔和第二圈炮孔;中心致裂孔沿隧道轴心布置,空孔布置在所述中心致裂孔四周,所述第一圈炮孔布置在所述空孔的外圈,所述第二圈炮孔布置在所述第一圈炮孔的外圈;所述第一圈炮孔由第一掏槽致裂孔构成,所述第二圈炮孔由第二掏槽致裂孔构成。
上述硬岩隧道二氧化碳致裂器掏槽结构,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掏槽致裂孔中心连接线的中点处均开设有所述空孔。
上述硬岩隧道二氧化碳致裂器掏槽结构,从任意一个所述空孔至所述中心致裂孔的半径延长线上布置有一个所述空孔。
上述硬岩隧道二氧化碳致裂器掏槽结构,所述空孔在以所述中心致裂孔为圆心的圆周上等间距布置。
上述硬岩隧道二氧化碳致裂器掏槽结构,从所述中心致裂孔至任意一个所述空孔所在半径的延长线上布置有一个所述第二掏槽致裂孔;从所述中心致裂孔至任意一个所述第一掏槽致裂孔所在半径的延长线上也布置有一个所述第二掏槽致裂孔。
上述硬岩隧道二氧化碳致裂器掏槽结构,从任意一个所述第二掏槽致裂孔至所述中心致裂孔所在半径的延长线上布置有一个所述第二掏槽致裂孔。
上述硬岩隧道二氧化碳致裂器掏槽结构,在以所述中心致裂孔为圆心的圆周上等间距布置所述第二掏槽致裂孔。
上述硬岩隧道二氧化碳致裂器掏槽结构,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掏槽致裂孔中心连接线的中点处均开设有所述空孔;从所述中心致裂孔至任意一个所述空孔所在半径的延长线上布置有一个所述第二掏槽致裂孔;从所述中心致裂孔至任意一个所述第一掏槽致裂孔所在半径的延长线上也布置有一个所述第二掏槽致裂孔;从任意一个所述空孔至所述中心致裂孔的半径延长线上布置有一个所述空孔;从任意一个所述第二掏槽致裂孔至所述中心致裂孔所在半径的延长线上布置有一个所述第二掏槽致裂孔;所述空孔在以所述中心致裂孔为圆心的圆周上等间距布置;在以所述中心致裂孔为圆心的圆周上等间距布置所述第二掏槽致裂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828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