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节能环保技术在玻璃产品中的研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81914.0 | 申请日: | 2021-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167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发明(设计)人: | 徐隆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华兴玻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C14/00 | 分类号: | C03C14/00;C03B1/00;C03B5/16;C03B5/235;C03B9/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卓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77 | 代理人: | 张晓华 |
地址: | 0650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节能 环保 技术 玻璃产品 中的 研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第一步、原料准备:准备碎玻璃、石英砂、硼砂、纯碱、石灰石、白云石、碳纤维、氧化砷、陶瓷纤维作为原料;第二步、除铁处理:使用磁吸除铁设备将粉碎后的原料粉末进行除铁处理;第三步、球磨研磨处理:将除铁后的原料粉末送入粉碎设备进行粉碎,使得变成粉末状的精细原料;第四步、干燥除水:将粉末状的精细原料放置于干燥设备中进行干燥除水,进而将精细原料中的水分去除。本发明设计合理,构思巧妙,通过将丙烷加热成气体进行发电可以大大降低了玻璃产品生产时的能耗,并且通过输送含氧气的富氧空气,使得燃烧废气体积减少,燃烧反应速度加快,火焰温度提高,更加环保节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新型节能环保技术在玻璃产品中的研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玻璃瓶是我国传统的饮料包装容器,玻璃也是一种很有历史的包装材料,在很多种包装材料涌入市场的情况下,玻璃容器在饮料包装中仍占有着重要位置,这和它具有其它包装材料无法替代的包装特性分不开;玻璃材料具有很好的阻隔性,可以很好的阻止氧气等气体对内状物损害,同时也可以阻止内装物中含有的可挥发性成分向大气中挥发,玻璃瓶还可以反复多次使用,降低包装成本。
但现有技术中,玻璃产品生产时需要产生较高的能耗、并且高温熔炉燃烧不完全会产生烟气污染,不符合节能减排等环保政策,故需要一种新型节能环保技术在玻璃产品中的研制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新型节能环保技术在玻璃产品中的研制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新型节能环保技术在玻璃产品中的研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原料准备:准备碎玻璃、石英砂、硼砂、纯碱、石灰石、白云石、碳纤维、氧化砷、陶瓷纤维作为原料;
第二步、除铁处理:使用磁吸除铁设备将粉碎后的原料粉末进行除铁处理;
第三步、球磨研磨处理:将除铁后的原料粉末送入粉碎设备进行粉碎,使得变成粉末状的精细原料;
第四步、干燥除水:将粉末状的精细原料放置于干燥设备中进行干燥除水,进而将精细原料中的水分去除;
第五步、原料熔制:将干燥后的原料放入至高温熔炉中加热,并配合搅拌,使原料熔融,得到原料熔融液,高温熔炉燃烧室增加一条富氧输气管;
第六步、余热收集,将高温熔炉的烟囱处设有热交换器,热交换器的另一端连接有丙烷管道,热烟气通过热交换器将液体的丙烷加热成气体,然后通过导气管输送到涡轮机发电机组生产电能,最后再将电能储存在储电设备中;
第七步、成型加工:将玻璃原液冷却至1300℃后,再送入成型设备中吹制成型,制成玻璃瓶;
第八步、退火:将成型的玻璃瓶放入退火炉中进行退火处理,最后再通过风冷至室温。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五步中,富氧输气管用于输送含氧气25%-30%的富氧空气。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五步中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还包括40-43份的碎玻璃、15-21份的石英砂、8-10份的硼砂、10-13份的纯碱、5-10份的石灰石、11-12份的白云石、1-3份的碳纤维、1-1.5份的氧化砷、1.5-2份的陶瓷纤维。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六步中,储电设备用于对磁吸除铁设备、干燥设备、粉碎设备、热交换器、成型设备进行供电。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七步中,制成玻璃瓶后再将玻璃瓶冷却至300至350摄氏度时,从成型设备中脱模。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三步中,粉碎设备为球磨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华兴玻璃有限公司,未经河北华兴玻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819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安防监控管理系统
- 下一篇:高承墨量烫画墨水及其制备方法